揚州慢 送蘧庵先生之廣陵并示宗定九孫無言汪蛟門舟次諸子
十里珠簾,半城畫艇,百年花月維揚。有君家丞相,梅嶺舊祠堂。每年到、清明賽社,傾城士女,愁弄絲簧。只無情堤柳,舞腰還斗宮妝。
扁舟上冢,聽鄰船、重話興亡。奈石馬嘶風,銀蠶吊月,往跡全荒。我亦當年薄倖,曾吹過、一帽紅香。問桃花認否,風前前度劉郎。
十里珠簾,半城畫艇,百年花月維揚。有君家丞相,梅嶺舊祠堂。每年到、清明賽社,傾城士女,愁弄絲簧。只無情堤柳,舞腰還斗宮妝。
扁舟上冢,聽鄰船、重話興亡。奈石馬嘶風,銀蠶吊月,往跡全荒。我亦當年薄倖,曾吹過、一帽紅香。問桃花認否,風前前度劉郎。
十里長街懸掛著珠串門簾,半座城池泊著彩繪游船,百年間花月風流的揚州啊。這里有您家的丞相,梅嶺上還留存著古老的祠堂。每年到了清明祭社的日子,全城的男女老少出動,卻在愁緒中彈奏著樂器。只有那無情的堤邊楊柳,柔軟的腰肢還在爭奇斗艷如宮中妝扮。我乘扁舟為祖先上墳,聽鄰船的人重新談論起興亡往事。怎奈石馬在風中嘶鳴,銀蠶在月下哀吊,過去的痕跡都已荒涼。我當年也曾薄情,曾在這里吹過滿頭的花香。試問桃花可還認得,這風前重來的劉郎?
維揚:揚州的別稱,《尚書·禹貢》有'淮海維揚州'之句,后以'維揚'代指揚州。
君家丞相:指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將,官至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丞相職),其衣冠冢在揚州梅花嶺。
賽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民間活動,多在春秋兩季舉行。
石馬:古墓前的石制馬形雕像,此處代指歷史遺跡。
銀蠶:一說指月光下的殘雪,一說形容墓前銀飾或月光的清冷;吊月:對月哀吊。
薄倖:原指薄情,此處為自謙,指自己當年輕率游歷。
前度劉郎:用唐代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典故,喻指重游舊地之人。
此詞約作于清初,王士禛送友人蘧庵先生前往揚州(廣陵),并贈別宗定九等友人。當時揚州歷經明末戰亂(如'揚州十日')后漸趨恢復,但遺民仍懷興亡之痛。詞人借送友之機,結合個人舊游記憶,書寫對揚州歷史變遷的復雜感慨。
全詞以揚州為背景,通過今昔對比與個人回憶,將歷史興亡與個人情感交織,既展現揚州的文化底蘊,又暗含遺民情懷。語言凝練,意象典型,是清初詠史懷古詩詞的佳作。
夕陽低盡柳如煙。淡平川。斷腸天。今夜十分,霜月更娟娟。怎得人如天上月,雖暫缺,有時圓。斷云飛雨又經年。思凄然。淚涓涓。且做如今,要見也無緣。因甚江頭來處雁,飛不到,小樓邊。
博極群書,綜統千古。豪氣孤騫,闊視無伍。發為文章,凌高厲空。一代奇才,史學之宗。
年命冉冉我遒。零落下歸山丘。
江城風雨作朝昏,愁殺壚邊賣酒人。祇有醉時差可喜,不應醒坐過新春。
馬嘶人語春風岸,芳草綿綿,楊柳橋邊,落日高樓酒旆懸。舊愁新恨知多少,目斷遙天,獨立花前,更聽笙歌滿畫船。
不到龍門定幾時,傷心寧忍賦哀辭。一官老去方蒙調,多病年來竟莫支。豈為荊山無玉獻,只應滄海有珠遺。儀型尚覺風流在,獨坐空齋有所思。
十載龍堆泣大霜,至今無計避行藏。鯨歸碧海事還有,僧老青山信又荒。對我崎嶇看怪石,愁人曲折是鳴螀。吟魂攪徹渾難寐,百夢無如此夢長。
殺人殺馬滿山腥,燒屋燒村徹曉明。火滅血乾空赤土,沙頭今日達官行。
十載西京已腐毫,誰家輕薄郁輪袍。段師一授昆崙藝,新譜楓香調絕高。
蕭蕭夜雨拂窗蓬,弱草柔條怯晚風。卻怪南園數竿竹,亦隨風動委池中。
殘陽渺渺映樓臺,塞上華筵對客開。仙樂鳴金敲玉作,美人起舞捧觴來。難逢縱目窮千里,能不銷魂醉一回。胡馬度山今已矣,憑窗獨自動吟懷。
朔云自繞灤河曲,燕樹遙連漢苑斜。彩鹢獨依河畔柳,新鶯應到苑中花。三朝禮樂開青瑣,萬里冠裳擁翠華。去去滄江回首地,太平歌頌落煙霞。
白日惟銷一局棋,攬棋還誦李侯詩。旁觀不作千年計,會有局成柯爛時。棋局醒心過博局,棋聲娛耳勝琴聲。少年此戲殊不惡,坐隱時聞夜達明。
灑然清泠吹,過我十八公。颼飗喧宇宙,可奈此孤叢。
眼里雙瞳在,腹中一字無。乘閒聊緝網,欲去拔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