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卯,奉曹懷樸司馬、曹馥堂司馬栗主祀敬業堂,鄭明經捐金為祭品,詩以志之 其一
我愛兩曹公,千秋血食崇。
有基期勿壞,吾道至今隆。
俎豆修閭里,河山感雨風。
瓣香誰共爇,白叟與黃童。
我愛兩曹公,千秋血食崇。
有基期勿壞,吾道至今隆。
俎豆修閭里,河山感雨風。
瓣香誰共爇,白叟與黃童。
我敬愛這兩位曹公,他們千百年來都受到祭祀尊崇。希望他們的根基不會毀壞,我們的道義至今昌盛。在家鄉舉行祭祀之禮,山河也因風雨而讓人感慨。誰和我一起焚香祭祀呢?是白發老人和黃口小兒。
血食:受祭祀。古代殺牲取血以祭,故稱。
有基期勿壞:希望根基不會毀壞。
俎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亦泛指祭祀、禮儀之事。
瓣香:焚香禮拜,后引申為崇敬。爇(ruò):燒。
白叟與黃童:指老人和小孩
此詩創作于“乙卯”年,詩人奉曹懷樸、曹馥堂兩位司馬的牌位在敬業堂祭祀,鄭明經捐錢作為祭品,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重視傳統祭祀文化和對賢人的尊崇,詩人處于這樣的文化氛圍中,表達對曹公的敬意和對道義傳承的關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兩曹公的尊崇和對道義傳承的肯定。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質樸。在文學上反映了當時祭祀文化和人們對賢人的敬仰,有一定的文化價值。
容臺講禮,禖宮立祠。司分屆后,帶韣陳儀。嘉祥萃止,靈馭來思。皇支蕃衍,永固邦基。
晨登洛陽坂,目極天茫茫。群物歸大化,六龍頹西荒。豺狼日已多,草木日已霜。饑年無遺粟,眾鳥去空場。路傍誰家子,白首離故鄉。含酸望松柏,仰面訴穹蒼。去去勿復道,苦饑形貌傷。
主人愛花如愛珠,春風庭院如畫圖。搴衣曲徑步花影,翩翩夜月飛長裾。海棠睡起春正美,花貌參差玉人似。主人吟賞夜不眠,直欲題詩壓蘇子。
春郊靄微雨,韋侯詩句中。菜花燦新黃,楊柳碧叢叢。出門二月半,節候驚沖融。北地易南天,誕漫難為同。局蹐自局蹐,優容自優容。穹廬覆下怨,夢瘞春花紅。
憶君無日不沾衣,政似春山蜀子規。為是為非人莫問,只應殘月曉星知。
一片赤城霞。無心戀海涯。遠飛來、喬木人家。且向琴書深處隱,終勝似、聽琵琶。休近七香車。年華已破瓜。怕依然、劉阮桃花。欲問長生何處好,金鼎內、轉丹砂。
寄遠緘紅尚有情,矜秋愛晚似前生。任教溫室全靈壽,從此寒林屬李成。歲暮觀山人獨立,夜長敲戶夢頻驚。風軒掃盡秋何寄,佇待空枝偃雪聲。
徘徊不能寐,耿耿含酸辛。中夜登高樓,憶我舊星辰。四時互遷移,萬物何時春。唯憶首陽路,永謝當時人。
炎方有朱鳥,璀璀顏色異。土人目為鳳,信爾可安致。生雛固當奇,千歲會一至。紛紛鴻燕期,寂寂非我事。
喜共高賢接笑歌,何須長袖舞傞傞。眼前局面更張易,意外真詮感悟多。老驥忘心悲棧道,冥鴻何處掛虞羅。獨嗟衰謝流光速,無計能回東逝波。
英聲邁古,德施在民。允秩宗祀,賓延上神。
去年避寇荒農天,今年捕寇無客船。江頭白米才一斗,索我三百青銅錢。
擔荷不可弛,規然理人事。曉憎盤中蠅,暮懔堅冰至。風花徇時妍,露草染春思。蕓蕓各有托,惕惕獨失次。讀易絕韋編,不滅憂患字。
榮辱從來總不知,幾間茅屋對漁磯。江鷗散處夜無伴,荷葉老時秋有衣。
鵲兒籬際噪花枝,蟢子床頭引網絲。余美歸來應不遠,精神早已報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