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了仙攜馬太守唱和求詩
故國巴山里,寒砧楚戶邊。上人名籍籍,刺史札翩翩。
世有羞儒服,吾方厭俗緣。更須求愈輩,章句待磨研。
世態家雞厭,人情外物牽。僧來求我句,人去覓僧禪。
語綺翻成業,談空未免筌。不須生許事,留眼看青天。
故國巴山里,寒砧楚戶邊。上人名籍籍,刺史札翩翩。
世有羞儒服,吾方厭俗緣。更須求愈輩,章句待磨研。
世態家雞厭,人情外物牽。僧來求我句,人去覓僧禪。
語綺翻成業,談空未免筌。不須生許事,留眼看青天。
故鄉在巴山中,寒冷的搗衣聲在楚地人家旁響起。這位僧人聲名遠揚,刺史的書信也寫得瀟灑。世上有人以儒生服飾為羞,我卻已厭倦世俗因緣。還需要像韓愈那樣的人,來研磨章句。世人已看厭家中之雞般的常態,人情被身外之物牽扯。僧人來求我寫詩,人們去尋僧參禪。言辭綺麗反而成了業障,談空也難免落入俗套。不必生出那么多事,留眼看青天就好。
寒砧:寒秋時搗衣的聲音。
籍籍:形容名聲盛大。
札:書信。
翩翩:形容書法灑脫。
羞儒服:以儒生的服飾為羞。
厭俗緣:厭倦世俗的因緣。
愈輩:指像韓愈那樣的人。
家雞:比喻平常的事物。
筌:捕魚的竹器,這里指拘泥于形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世俗的功利風氣,詩人身處其中,對這種現象感到不滿。僧人了仙攜馬太守唱和求詩,引發了詩人的感慨,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世俗的厭棄和對超脫境界的追求。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手法表達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的精神追求。
秦君倜倘士,幾別經華春。幼艾擁燕姬,弄珠詫徐麟。握手要新辭,謂予言不誣。靈蛇忽入夢,熊兆翻啟符。造化信幽渺,古詩亦朦朧。眼前事莫測,至理誰能窮。春雷剨地破云夢,他日君看蛇作龍。
問佛唯言乾屎橛,非獨抽釘兼拔楔。不是韶陽老古錐,爭得親言出親舌。
勛業登天難,易者付嬉笑。公駕鹍鵬風,來把鯨鰲釣。自比小管樂,致主在周召。此突豈待黔,早晚有明詔。未登紫薇垣,慚依紅蓮幕。于巷為遇主,自牖常納約。我生類巢燕,君聞羨皋鶴。聽取輿人言,岷峨小難著。
微陽初動煖生灰,晨雪霏霏應候來。漸覺飛花迷粉署,忽驚舞絮滿瓊臺。銀河有影光初合,金水無聲凍不開。總道豐年三白好,且須酌酒勸深杯。
繞梁三日。百囀黃鶯嚦。塔玲瓏,至今憶。天風飄清響,輕脆嬌如滴。聲兒媚,悠揚宛轉蕩心臆。一別太容易,鼓場今異昔。花有主,覓良匹。曲終人已失,江上數峰碧。歸去疾,中原再到空嘆息。
毗陵中秋月色好,清光散落千林表。烏臺御史紫微郎,一笑相逢即傾倒。璚樓玉宇凈無塵,金粟吹香爽氣新。靚妝行酒誰家女,恐是天上乘鸞人。蹇予山林性疏散,不堪政比稽康懶。學書學劍一無成,豈解奔趨事生產。誰能褰旗夜斬關,斫賊手持龍爵镮。歸來獻馘長楊殿,奪取金印懸腰間。
歷落交游三十年,秋風相見海潮邊。頻經禍亂君能老,暫閱窮愁詩亦傳。黃土終歸當世士,綠蘿深繞幾生緣。蕭蕭古木寒山靜,勝事空知晚更憐。
方欣林下共談禪,底事深公挽出山。千里同風無道俗,何妨一笑便言還。
林蔭大道步從容,翠浪輕湔俗慮空。嫵媚山川顏為霽,喧闐車馬耳如聾。閑身虛擬煙霞上,清興長生草野中。幾許熙熙攘攘者,也能消受綠楊風?
種棗北墻下,棗熟委路衢。行人競取食,居者守空株。憶昔棗初赤,傾路且停車。棗當今日盡,誰能少踟躕。天命誠不易,榮落互相渝。功勛本積累,傾奪在須臾。聆我棗下言,貧賤可久娛。
上德符元命,南宮列雋才。周王郊祀畢,漢日辟雍開。法駕新承幸,芝壇定數陪。百年大禮樂,述作意悠哉。
亦有清狂疾,饒君善酒尊。物情雙藥裹,吾道一衡門。伏櫪人俱老,沖星劍尚存。此生終海岳,不死任乾坤。
青樓誰家女,當窗啟明月。拂黛雙蛾飛,調脂艷桃發。舞罷鸞自羞,妝成淚仍滑。愿托嫦娥影,尋郎縱燕越。
款陪仙伯燕池亭,不但新詩老眼明。鼓吹激天飛鳥墮,旌幢點水睡龍驚。
懶散那堪戀薄游,疏榆聲動帝城秋。何人不解悲行役,天上于今望女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