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沅道中五首
結伴曾貪一壑,驅車驟歷千山。沾衣蒼翠欲濕,行云流水同閒。
谷口黃茅白霧,巖頭綠樹蒼煙。山深禽語未識,時聽抱葉鳴蟬。
云起常從馬足,風來或送猿聲。一道紅泉樹杪,泠然挹濯神清。
山下一村雷雨,巖前幾陣風云。人在翠微深處,披襟滌盡炎氛。
徑轉漫疑無路,林開忽復有天。立馬層厓四望,山容雨過澄鮮。
結伴曾貪一壑,驅車驟歷千山。沾衣蒼翠欲濕,行云流水同閒。
谷口黃茅白霧,巖頭綠樹蒼煙。山深禽語未識,時聽抱葉鳴蟬。
云起常從馬足,風來或送猿聲。一道紅泉樹杪,泠然挹濯神清。
山下一村雷雨,巖前幾陣風云。人在翠微深處,披襟滌盡炎氛。
徑轉漫疑無路,林開忽復有天。立馬層厓四望,山容雨過澄鮮。
曾經結伴而行,貪戀一處溝壑的美景,如今驅車疾馳,歷經千山。山間的蒼翠之色仿佛要沾濕衣裳,天上的行云與山間的流水一樣悠閑自在。谷口處黃茅在白霧中若隱若現,巖頭的綠樹被蒼煙環繞。深山里鳥兒的叫聲還未熟悉,不時能聽到抱著樹葉鳴叫的蟬聲。云朵常常從馬腳下涌起,風有時會送來猿猴的叫聲。一道紅色的泉水從樹梢間流出,清涼的泉水讓人神清氣爽。山下的一個村莊正下著雷雨,巖前刮過幾陣風云。人處在青山深處,敞開衣襟,能洗凈身上的炎熱。山路轉彎,讓人懷疑沒有路了,樹林開闊處忽然又別有洞天。勒馬站在層層山崖上四處眺望,雨后的山巒景色清新明麗。
壑:山溝,山谷。
驟歷:快速經歷。
沾衣蒼翠欲濕:形容山間的翠綠之色濃郁,仿佛要把衣服浸濕。
閒:同“閑”。
黃茅: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
蒼煙:蒼茫的云霧。
未識:不熟悉。
樹杪:樹梢。
泠然:清涼的樣子。挹濯:舀水洗滌。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炎氛:炎熱的氣氛。
漫疑:隨意懷疑。
澄鮮:清新明麗。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可推測,詩人在辰沅道中旅行,被沿途的山水景色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閑適的旅行狀態,在欣賞大自然美景的過程中,內心平靜且愉悅。
這首詩描繪了辰沅道中的山水風光,主旨是贊美自然之美。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細膩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特別著名,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敏銳觀察力和高超的描繪能力。
豫章城西江上舟,船翁夾柁起紅樓。官鹽法名有饒乏,市利商功無算籌。
紛紛冠蓋地,一去十年春。游子慚兒戲,諸生望后塵。問津閒蕩槳,訪舊欲沾巾。衣帶飄遲暮,天南萬里身。
雨跳濁水千漚亂,風過橋林萬弩齊。頃刻埇橋斜景在,市人來去兩虹霓。
五日占云十日風,憂勤終歲為三農。春來有喜何人見,好學神孫類祖宗。
舊持漢節愧前人,聞許傳來若不真。五鼓促回千里夢,一官妨盡百年身。關山吐月程程遠,詩景含秋句句新。孤館可能忘客恨,脫巾聊進一杯春。
大旗明落日,雄鎮拱神京。朔氣三軍重,平原萬馬輕。犀軍環鐵艦,元老臥長城。吹角樓船過,寒潮入夜平。
羨汝玄都客,神情半泬?。黃粱炊處熟,紫氣望來飄。玉檢移新秩,金?問早朝。西池桃萬樹,幾夜躡神飆。
畫扇羅衣惜舊狂,年年惟是賺回腸,今朝眼底事茫茫。雪腕巧盤長命縷,翠眉濃寫辟邪王。臥看兒女鬧端陽。
盈盈藕上花,采采墮清淚。愿將心中絲,系君雙玉佩。
這點虛靈,自古來、無虧無缺。更爍爍圓圓,澄澄徹徹。照破洪蒙前底事,分開蟾窟中間穴。向庵中、養個白蝦蟆,皎如雪。那些兒,無可說。利如金,團似月。運化化生,生了無休歇。山水蒙時天癸降,地雷復處玄霜結。駕青鸞、直謁廣寒宮,超生滅。
千年鷺渚,持作須翁酒。勝有兒孫上翁壽。向玉和堂上,樽俎從容,笑此處,慣著絲綸大手。金丹曾熟未,熟得金丹,頭上安頭甚時了。便踢翻爐鼎,拋卻蒲團,直恁俊鶻梢空時候。但喚取、心齋老門生,向城北城南,傍花隨柳。
巖巖神岳,作鎮中央。肅奉徽冊,尊名孔章。聿降飆駕,載獻蘭觴。熙事允洽,寶祚彌昌。
秦國饒羅網,中原絕麟鳳。萬乘巡海回,鮑魚空相送。
野興由來愜杖藜,層巒影里見翚飛。虛空一炷起凝碧,化作九天云染衣。
黃面霜須細瘦身,從來未識漫相親。居然不可市朝住,骨相天生林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