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蔡遵府閣學二首 其一
外庸為世冠,內守與時乖。
鯁論傳文懿,麟編法止齋。
晚方顓史筆,早不面公槐。
已病猶箴諫,難忘耿耿懷。
外庸為世冠,內守與時乖。
鯁論傳文懿,麟編法止齋。
晚方顓史筆,早不面公槐。
已病猶箴諫,難忘耿耿懷。
外在才能為世人之冠,內心操守與世俗相悖。剛直言論傳承文懿公風格,史書編撰效法止齋先生。晚年才專注于史筆,早年不曾拜謁權貴。生病時還不忘進諫,其耿耿忠心令人難忘。
外庸:外在的才能、功績。
內守:內心的操守。
鯁論:剛直的言論。文懿:可能是指一位謚號為文懿的人,具體待考。
麟編:指史書。止齋:可能是一位學者,如陳傅良號止齋。
顓:通“專”,專注。
公槐:三公之位,代指權貴。
箴諫:進諫、規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蔡遵府閣學可能是當時一位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作者在其去世后,為表達對他的敬意和緬懷創作此詩。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不良風氣,而蔡遵府閣學堅守自己的操守。
此詩主旨是贊美蔡遵府閣學的才能、操守和忠心。特點是通過多方面展現人物形象,簡潔有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對人物品德和學問的重視。
覓向花前舊雨稀,此身將逐海云歸。豪門絲管晚蕭瑟,大道樓臺多是非。江渚羈魂迷暮雨,簾鉤小影立斜暉。故巢曾住難拋卻,猶睇雕梁不忍飛。
小亭無數秋云壓。雨筱涼侵榻。簾前千頃即澄湖,點點青螺插。有個高僧,赤髭白足,說盡生公法。十年慣把溪山踏。野鶴孤飛匝。此中撇下萬千般,消受茶槍菜甲。松陰夜靜,長歌岸幘。皎月纖痕捻。
歸帆幾日掛雙蒲,夜夜寒螀惱病夫。太守欲過應仲遠,故人殊愧阮元瑜。悲來天地思塵甑,老去河山惜鍛爐。惟有百年零雨恨,驚魂預恐怯江湖。
一峰高起塞天關,堪作皇家外屏山。可惜化工安著遠,半遮中國半遮蠻。
桃花澗底頻垂釣,蓼子灘頭穩系舟。取得魚來換美酒,清風明月興悠悠。
天門駘蕩晨光麗。扇影里爐煙細。衣冠萬國擁仙班,共拜沖年天子。田間野老,重瞻雙闕,幾灑孤臣淚。長安誰道浮云蔽。看咫尺龍顏霽。不才未有治安書,但祝時康風美。九重露掌,千家蓬戶,都布陽和氣。
登高望遠思悠悠,喜有煙云足底抽。不愛人間新歲月,姑留天上任遨游。
年馀始報平安信,萬緒千端下筆難。但得雙親長健在,不須流淚倚欄桿。甲辰之冬十月望,行客此時應到家。想得雙親淹淚眼,問兒何事在天涯。兩字平安報細君,勛名未了百年身。但令貞潔如圓月,不用春閨夢遠人。
夢入瓊崖身益壯,煙銷金塢臭空傳。
空谷幽人怨,山城戍卒呼。殘兵拋斷鏃,過客賣明珠。晚市魚蝦賤,荒阡草樹蕪。靈風祠圣女,凄絕夜啼烏。
獵獵天風廣袖寒,云多不過曲闌桿。燈筵射覆雙心合,月地投壺一笑看。蘭芷秋深搴未變,蓬萊水淺見應難。玉珰珠劄從拋棄,莫遣文蕭誤采鸞。閬苑書回意乍通,朱絲弦直感枯桐。單棲采鳳為條易,對舞鹍雞入鏡空。愿乞真圖勞阿母,肯因上藥叩金童。姮娥縱解憐孤寂,碧落霜高徹夜風。受箓真妃下拜齊,瓊窗坐久玉繩低。迎仙曲慢垂簾聽,緘恨詩長剪燭題。午夜參差看斗宿,前塵離合憶云泥。黃金不值傾城顧,下蔡千家枉自迷。罷直歸來綠鬢華,洞房何意飽胡麻。溪桃自共春風笑,漢柳休隨夕照斜。小閣新寒疏硯尺,嚴城細雨濕箏琶。平生未盡憐才意,閒挈珠燈照落花。
巍巍天半禁中樓,塞雁高飛過亦愁。賈誼豈無書作餌,袁安空有涕長流。旄星射牖三宮曙,海月隨槎萬里秋。傳說君王自神武,時時含笑看吳鉤。
少陽騰耀毓青宮,玉裕淵沖穆睟容。主鬯克承宸極重,問安勤致寢門恭。溫文齒胄全三善,暉潤登歌備四重。幼海光浮天序永,珠源袞袞日朝宗。吹銅和氣集佳祥,郁郁蔥蔥震色蒼。山岳東明開寶禁,星辰南極注瑤觴。龍樓照日浮秋曉,象輅朝天馥御香。分土莫陪班賀末,詠歌惟祝壽無疆。
攝政旋親政,乾綱秉獨專。歷繩皇統緒,出宰大和天。神器三承重,旭旗四照鮮。一陽方應運,寶祚兆綿綿。
木美牛山斤斧息,爛柯林下度長年。有時巖底問漁者,利害相論理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