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學士重陽雪中見招不赴前后十六首 其一
西鄰樽俎比星陳,強欲攜筇慮損神。
得句揮毫須會友,緩聲振木解娛賓。
獻酬雜坐欺三白,服餌單棲忘五辛。
重九閑居真可惜,銷憂思引萬家春。
西鄰樽俎比星陳,強欲攜筇慮損神。
得句揮毫須會友,緩聲振木解娛賓。
獻酬雜坐欺三白,服餌單棲忘五辛。
重九閑居真可惜,銷憂思引萬家春。
西邊鄰居家的酒食像星星般陳列著,我本想勉強拄著竹杖前往,又擔心損耗精神。想出詩句揮毫書寫時需要與朋友相聚,舒緩的聲音震動樹木能娛樂賓客。大家相互敬酒隨意而坐,仿佛不把這紛紛白雪放在眼里,我獨自生活吃著藥,忘記了五辛。重陽節閑居在家真是可惜,我排遣憂愁,思緒引得萬家迎來春意。
樽俎: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借指宴席。
比星陳:像星星一樣陳列,形容眾多。
筇:竹杖。
獻酬:主客相互敬酒。
三白:指雪。
服餌:服食藥物。
五辛:五種辛辣的蔬菜,一般指蔥、蒜、韭、薤、興渠。
重九:即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重陽節下雪時,學士邀請詩人參加聚會,詩人未赴約而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可能因自身身體或心境原因,選擇閑居,在重陽節有了諸多感慨。
這首詩主旨圍繞重陽節詩人未赴宴的心境展開,通過對比熱鬧與孤寂,展現了詩人復雜的情感。其特點在于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之作,但能反映當時文人在節日中的生活狀態和情感表達。
宮錦制袍新,承恩出紫宸。暫成千里別,聊勸一杯醇。霧廓淮山曉,花明郢樹春。想當揮筆處,光彩動神人。
睦州香火趙州茶,走遍叢林不著家。今日為公拈出也,兩橋人語是高沙。
聲震鄰村臘鼓撾,深山今又易年華。圍爐共向棚柴火,守歲聊烹谷雨茶。羞畫虎,漫涂鴉,桃符新換幾人家。竹因雪重多垂首,梅怯春寒未著花。
新月不落地,四更猶有光。無人防白兔,竊夜搗玄霜。
幽心早把世情諳,禍福相依騁兩驂。禍有終兮福有盡,并迎其降并同儋。
故國王孫后,先生德望隆。相將年九十,出處浙西東。學本趨庭教,醫存濟世功。俄然棄榮養,哀慟起秋風。
登臨未惜馬蹄遙,古寺秋高萬木彫。廢館尚傳陳后主,斷碑猶載晉南朝。年深輦路埋花徑,雨壞山墻出翠翹。六代興亡在何許,石頭依舊打寒潮。
盼斷征塵枯石化,揮殘別淚竹斑留。徘徊憶得當年事,楓葉蘆花遠浦秋。
生長冷階閒砌畔,一春知見幾花飛。雖沾雨露無多子,卻到秋來綠轉肥。
正才過七夕,又近中元,素秋時候。月皎風高,漸涼生襟袖。灝氣澄凝,是誰清白,應此□□秀。味洗膏粱,才侔沈謝,三朝勛舊。好是新來,日臨連帥,化格黔黎,政歸仁厚。早禱群祠,有雨隨車驟。愿與寰區,共資膏澤,歲歲稱眉壽。孝感靈泉,涓涓不絕,斟為醇酎。
十年封事爽鳩多,總為憂時鬢早皤。天地祇看容一柱,風霜不遣夢三禾。懸車坐領青山色,扣角閒為白石歌。共道履聲明主識,璽書何日下煙蘿。
可奈歸心切,渾如水向東。命屯宜暫屈,道在豈終窮。天意時時別,人情處處同。前涂擬相候,行李敢匆匆。
命駕何相值,開尊夜向寒。風高邊雁盡,霜冷菊花寒。天地吾徒在,江湖此會難。占星應有地,總傍少微看。
高人何適莫,消息與時行。岫暖云還出,溪春水自生。棹歌經夕遠,驛路到燕平。無忝師門處,心如九曲清。
山間萬物盡朋儕,大美無言適我懷。活潑清純憐澗水,軒昂灑脫惜巖崖。空腸能果憑雙手,好句成吟暢百骸。識破世塵心境靜,食貧守淡度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