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芷江隱者
十二峰回十八灘,
漁舟欲上問津難。
山亭春盡無人過,
開遍桃花只自看。
十二峰回十八灘,
漁舟欲上問津難。
山亭春盡無人過,
開遍桃花只自看。
十二座山峰迂回環繞,十八處險灘水流湍急,漁舟想要逆流而上探尋路徑十分困難。山亭邊春天已盡,沒有人從這里經過,桃花盛開卻只能獨自欣賞。
十二峰:指巫峽十二峰。這里泛指山峰眾多。
十八灘:指多處險灘。
問津:問路,這里指探尋路徑。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途中,見到隱者所居之地的清幽環境,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動蕩或紛擾,使得隱者選擇遠離塵世,而詩人對這種隱居生活有所觸動。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隱者的生活環境和心境。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人。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重大影響力,但生動展現了隱者文化,體現了古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結柳送窮文,驅儺嚇鬼。爆火熏天漫兒戲。自家爐鼎,有卻冷清清地。臘月三十日,如何避。且與做些,神仙活計。鉛汞收添結靈水。跳丸日月,一任東生西委。玉顏長向此,迎新歲。
春至百卉生,感我池上情。折芳玩新綠,臨風為誰榮。蠲忿樹合歡,忘憂樹萱草。忿蠲憂亦忘,希夷自為寶。
兩城無百里,算只是、一家鄉。愧每每相看,來迎去送,水影山光。殷勤舉杯一笑,要都收、百福與千祥。鏡里吾衰已甚,尊前君意何長。誰能齊物似蒙莊。歲月去堂堂。更多病何堪,閑愁萬緒,惱亂詩腸。明年定須豐稔,看桑蠶成簇麥登場。君到野亭應喜,酒簾花外悠揚。
陶令拋官易,龐公去隱深。由來浮世事,可見昔人心。卜筑閒多思,奔馳病不禁。檐楹來燕雀,鸞鶴自山林。
諸佛的旨,諸祖玄機,分明覿面為提持。是汝諸人,因甚覷著眼如眉。易填巨壑,難滿漏卮。
天公號令不再出,十日愁霖并為一。君家有田水冒田,我家無田憂入室。不如西州楊道士,萬里隨身惟兩膝。沿流不惡溯亦佳,一葉扁舟任飄突。山芎麥曲都不用,泥行露宿終無疾。夜來饑腸如轉雷,旅愁非酒不可開。楊生自言識音律,洞簫入手清且哀。不須更待秋井塌,見人白骨方銜杯。
縹緲飛梁駕赤城,漫勞司馬問初平。金泥玉版長生籍,同向丹臺列姓名。
天壇松蓋郁蒼蒼,遺老潛來暗斷腸。便擬為君閒放筆,不知是墨是風霜。
遠書歸夢兩悠悠。閑倚南窗盡日愁。手捲蝦須上玉鉤。淚難收。紅葉相隨何處流。
執契靜三邊,陰符秘莫宣。君能參活句,盡屬圯橋傳。
睡起相思勞寸心,捲簾無語立檐陰。故人千里碧云合,斜日半川紅樹深。江雁忽傳秋后信,隴梅應待雪中尋。天涯奔走成何事?輸與寒窗抱膝吟。
青峰玉鑿芙蓉開,上有控鶴仙人來。憐憐曾孫望霖雨,手寫深云沃焦土。仙人如今在何許?我欲從之一千古。握取青云行九州,長使人間無旱憂。
醉眠彭澤幾何日,只與吟詩辦秫田。靈草獨醒山雨外,可曾持到漉巾前。
裂素持作書,將寄萬里懷。眷眷待遠信,竟歲無人來。征鴻務隨陽,又不為我棲。委之在深篋,蠹魚壞其題。何如投水中,流落他人開。不惜他人開,但恐生是非。
臉上殘霞酒半消,晚妝勻罷卻無聊。金泥帳小教誰共?銀字笙寒懶更調。人悄悄,漏迢迢,瑣窗虛度可憐宵。一從恨滿丁香結,幾度春深豆蔻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