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菊
有菊當有詩,有詩當有菊。
無菊詩何工,無詩菊亦俗。
采采南山隈,清香愿盈掬;
不見古高人,吟詩三往復。
柴桑處士家,隱者花為族。
有菊當有詩,有詩當有菊。
無菊詩何工,無詩菊亦俗。
采采南山隈,清香愿盈掬;
不見古高人,吟詩三往復。
柴桑處士家,隱者花為族。
有菊花就應當有詩,有詩就應當有菊花。沒有菊花詩怎么能精妙,沒有詩菊花也顯得俗氣。在南山的角落采摘菊花,希望滿手都是它的清香;見不到古代的高雅之人,只能反復吟誦著詩。柴桑處士陶淵明的家中,菊花是隱者之花。
工:精妙、精巧。
采采:茂盛的樣子,這里指采摘。
隈(wēi):角落。
掬(jū):兩手捧取。
柴桑處士:指陶淵明,他是柴桑人,曾隱居不仕,被稱為處士。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賞菊之時,受菊花高潔品質的觸動。古代文人常以菊自比,追求隱逸、高潔的生活,詩人或許也受這種文化氛圍影響,在賞菊過程中有感而發,寫下此詩以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強調詩與菊相互映襯的關系,突出菊花的高潔象征意義。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代文人對菊文化的推崇和對高雅生活的向往。
長夏熱欲死,迎秋氣已清。蚊蠅任來往,螟螣尚縱橫。行止厭人問,棲遲真自驚。使君高義在,解榻見深情。
十日平江九確山,輪蹄幾瘁尚間關。強餐麥飯求粗飽,怕到泥涂涉更艱。僮仆少年偏善病,功名老大最羞顏。陶公畢竟歸來好,猶剩門前柳一灣。
繡衣白簡鐵為冠,所至冰霜六月寒。猶憶往年閩憲府,枳林清絕一瑯玕。
雙劍峰高削玉成,芒寒色淬曉霜清。腦脂壓眼人高臥,誰斬天驕致太平。
靄靄夜中霜,何關向曉光。枕啼常帶粉,身眠不著床。蘭膏盡更益,薰爐滅復香。但問愁多少,便知夜短長。
海山俯視百川東,中有明堂一柱隆。兩社直從平地到,寸心原共老天通。管樂功烈非軻志,堯舜君民在尹躬。壽國端須壽君子,愿將箕翼等延洪。東府西樞紀誕辰,非煙郁郁更紛紛。共知崧岳生申伯,競把旃檀壽卯君。燮理已成六月雨,經綸更作八荒云。齊安即是安天下,敢為先生誦所聞。
綠樹重重徑滿苔,中天樓閤倚崔嵬。浮翁跨鶴何年去,王子燒丹此地來。石洞門開秋夕永,松壇香繞晚風回。人間自有蓬壺島,坐睹昆明幾劫灰。
竹母初分種屋頭,斑斑淚點帶詩愁。他時看取成林玉,遙剪湘江一片愁。
禮義亡諸夏,遺蹤偶縣中。郊耕曲檗綠,俗粲李桃同。國姓增徽重,坑材用歙工。公唯山屬戴,遙拜涕無從。
瑯玕戛翠敲寒玉。參差弄影回廊曲。月色凈無塵。花含一半春。輕煙弄嫩柳。梅落疏風候。橫碧掛星稀。閑云寂不飛。
八十四級山頭石,五百馀年地藏墳。風撼塔鈴天半語,眾人都向夢中聞。
老圃堂前菊正花,解和霜露酌流霞。瑤池開□招仙侶,海屋添籌紀歲華。萬里天風吹桂子,一庭春意藹蘭芽。耆英有社何時結,預寫新詩寄海涯。
梅子磯邊水戲新,妝成競渡綴羅巾。樓船盡載佳公子,簾幕齊開絕艷人。續命每看雙縷臂,臨風難辨眾香身。煙銷晚見蛾眉月,疑是湘君此效顰。
發白況乃寡,齒痛行復落。此事當漸來,委蛻偶先覺。觀電等浮榮,嚼蠟如好爵。馳思佐墳典,策勛播寥廓。其名在千古,真識久冥漠。先民有遺言,及時當行樂。稍往忽已空,未來疇能度。營為醇醲腐,精恐佳麗鑿。惝恍出世言,渺茫長生藥。成證聊自暖,齊物終妄作。事事能誤人,破了亦無著。語罷當更愁,愁來又成錯。
金堤回北拱,寶殿樂西城。舂急奔湍上,梁危架石行。池龍蟠九島,苑鳥下層城。帝豫因民事,長楊愧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