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學士重陽雪中見招不赴前后十六首 其十五
咫尺書來弗獲陳,深虞釁鼓祃于神。
行人久執緣何罪,凡伯還歸為弗賓。
聘魯未能希季札,奔齊安敢效先辛。
或行或止關天命,豈是臧倉沮子春。
咫尺書來弗獲陳,深虞釁鼓祃于神。
行人久執緣何罪,凡伯還歸為弗賓。
聘魯未能希季札,奔齊安敢效先辛。
或行或止關天命,豈是臧倉沮子春。
您近在咫尺送來書信,我卻無法前往訴說緣由,深深擔憂會因違背約定而受到神的懲罰。使者長久被扣留是犯了什么罪呢,就像凡伯歸來卻不被禮遇。我去魯國聘問比不上季札那樣賢能,去齊國也不敢效仿先辛。是去是留都關乎天命,這哪里是像臧倉阻止子春那樣的小人能左右的呢。
咫尺:形容距離近。
弗獲陳:不能前往訴說。
深虞:深深擔憂。
釁鼓:古代戰爭時,殺人或殺牲以血涂鼓行祭。
祃(mà):古代行軍在軍隊駐扎的地方舉行的祭禮。
行人:使者。
凡伯:周代的卿士。
弗賓:不被禮遇。
季札:春秋時吳國貴族,以賢能著稱。
先辛: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一位歷史人物。
臧倉:戰國時阻止魯平公見孟子的小人。
子春:可能是指曾參的弟子曾申,此處借指被阻止的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可能處于一種外交或社交活動中,詩人收到邀請卻因某些原因無法前往,內心有所感慨,可能面臨一些外部的阻礙或壓力,于是通過這首詩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態度。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詩人因客觀原因無法赴約的無奈以及堅守自我的態度。其突出特點是大量運用歷史典故,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創作風格。
莫年為客久,愁思入春深。宵柝三更夢,歸鴻萬里心。看花能復醉,感物易成吟。何事東風劣,催教雪滿簪。
滿樹新英待發時,東風先動向陽枝。同根若是生疑怪,為道開遲謝亦遲。
聞道安仁鬢,秋風半欲華。青囊猶隱市,白帢屢移家。竺色三天雨,湖光萬岫霞。絕憐揮袂日,相對武林花。
廢閣生涯妄想熒,敲魚擊磬誦殘經。隨求隨得欺人甚,失望荒涼夢不醒。
前身金粟,俊賞瓊英,東亭恨墮風渦。六百年來事,靈根在、渾似記夢春婆。濠梁王氣,同都消歇,空回首、金谷笙歌。無人際、紅香泣露,可堪愁損青娥。棲遲野塘荒溆,甚情移洛浦,影換恒河。追憶龍華會,拈花笑、禪意待證芬陀。五云深處眠鷗穩,任天外、塵劫空過。好折供、維摩方丈,伴他一樹桫欏。
松筠色潤翠成圍,鵝鴨聲多水漸肥。隔縣販人爭野路,迎年?女試新衣。暖煙黃柳知春到,殘雪青山伴客歸。茅屋酒旗隨處有,悠悠世事盡相違。
櫪下長年飽豆芻,誰通馬語識踟躕?主恩深重知何報,或者東封駕鼓車。
晦跡功曹不受徵,興亡事已若丹青。世間盡有文章客,誰信龍蛇尺蠖形。
陶令門前罥接籬,亞夫營里拂朱旗。人事推移無舊物,年年春至綠垂絲。
經時不飲酒,廩薄人口眾。人閒多是非,不敢盜鄰甕。二公洛陽日,想見飲屢痛。行求放湖海,種秫代官俸。
浪走長年百念灰,不知春信海邊來。新詩喚起逃愁夢,病眼花前得暫開。
客鄉見寒食,因作桃塢游。桃塢年年發春色,館娃香徑隨風流。羅敷采桑隔綠水,漁童小海歌蹋舟。三五丫鬟不知丑,紫花紅花簪滿頭。欲開未開竹旁戶,見我白髭佯作羞。羞顏微破背人笑,自言此客曾來否。側聞橐駝語,此客寧爾留。太白老,元丹丘,玉尊錦瑟春風樓。
威儀備吉兇,文物雜軍容。配地行新祭,因山托故封。鳳飛終不返,劍化會相從。無復臨長樂,空聞報曉鐘。
晨風驅宿霧,淑氣飏晴曛。春過未逾半,花開到幾分。無聊常自語,有信苦難聞。賴有朋知在,相看意頗勤。
驛亭何處近蘭溪,行盡蓮華日暮時。春雨發香無分見,斷腸頻誦杜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