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嘆 其三
能癡復能聾,許作阿家翁。
斯言有至理,尚口恐致窮。
我生思大造,澤物雨和風。
當其氣郁塞,辰雷何??。
須兼恩與畏,嘻嗃歸至公。
我讀家人卦,照然若發矇。
能癡復能聾,許作阿家翁。
斯言有至理,尚口恐致窮。
我生思大造,澤物雨和風。
當其氣郁塞,辰雷何??。
須兼恩與畏,嘻嗃歸至公。
我讀家人卦,照然若發矇。
能裝癡又能裝聾,才可算作一家之主。這話說得極有道理,只靠言語恐怕會招致困窘。我生而思考自然造化,它以雨和風澤被萬物。當氣息郁塞不暢時,震雷是多么猛烈。治家須兼顧恩與威,寬嚴皆歸于公正。我讀《周易》的家人卦,頓時明白如撥云見日。
阿家翁:指一家之主,家長。
尚口:崇尚言語,此處指僅靠言語說教。
大造:指自然的創造化育,或指天地、造物主。
辰雷:即震雷,大雷。辰,通“震”。
??:原詩此處字跡模糊,疑為擬聲詞,形容雷聲轟響。
嘻嗃(xī hè):指寬嚴,《周易·家人》:“家人嗃嗃,未失也;婦子嘻嘻,終吝?!贝颂幋钢渭业膶捙c嚴。
家人卦:《周易》六十四卦之一(風火家人),講家庭倫理與治家之道。
發矇(méng):啟發蒙昧,使人明白。
此詩或為作者對治家經驗的總結。古代家庭以倫理為本,《周易·家人》強調“家道正而天下定”,作者通過觀察自然(雨潤、雷動)與研讀經典(家人卦),領悟到治家需“恩畏兼濟、至公”的道理,可能創作于中年或晚年對家庭責任有深刻體會之時。
詩以“癡聾治家”起興,借自然現象與經典啟示,提出治家需“恩威并濟、公正為上”的核心觀點,既貼合傳統家庭倫理,又蘊含對生活智慧的提煉,語言通俗而哲理鮮明,體現了對家庭治理的深刻思考。
春歸煙浦。有天半朱霞,標映高處。塵海此回帆,望蓬萊、三山自去。詩情何在,且付與、素歌蠻舞。容與。共岫云、野鶴終古。陳澄江一繩散綺,更重吟、宣城俊句。記得杭州,幾度畫船聽雨。酒浣塵襟,鏡消秋縷。好移琴柱。頻寄語。前身合在瓊府。
我家西谷子鄞東,西望云山百里中?;厥资陦m底別,更無書落雁天風。
六國區區共事秦,疲于奔命尚難親。如何殺盡半天下,豈是關東沒一人。當日宜陽號別都,奈何韓國特區區。子房不得宣遺恨,博浪沙中中副車。
風不鳴條,雨不破塊,會不會兮還信采。廓廓落落兮大方無外,跛跛挈挈兮大功不宰,穩穩密密兮心安如海。
鵑送南聲到洛陽,浮云白晝掩陽光。世憂文字亂天下,天遣先生閟海鄉。過化真成孚草木,人心猶自愛桄榔。無因得載城南酒,仰止惟持一炷香。
江楓搖落秋吹清,吳波夜澄孤槳橫。白蘋花老浪紋淺,的皪背荷雙鷺明。煙嶼云岑楚江遠,三更夢歸五更返。斜陽影外遠山稠,千里不遮南望眼。
縈繞垣衣不自由,曉涼清露濕春愁。天涯不少傷心處,暮雨凄迷莫上樓。
鳥道盤天外,誰攀太乙林。云連金闕暗,花積玉壇深。北渚空春草,衡陽正夕陰。云中君未降,凄斷鳳簫音。
河西煙火萬家村,爭報新官到里門。署入柳陰垂印綬,馬嘶江市耀櫜鞬。策勛名徹高牙府,肄武聲聞細草原。想見西山青在眼,公馀應未負芳樽。
菰老蘆黃障淺池,晚晴初喜凍云披。忽驚鳴雁霜中度,似覺秋風塞上移。胡騎漫勞矜碎柳,棲烏正自?寒枝。年年惆悵金河客,錯憶岐周賦鳳儀。
月映圖山暑氣收,今年七夕在歸舟。穿針未及臨池榭,乞巧何妨倚柁樓。烏鵲盡從今夜去,銀河遙接大江流。酒醒起坐看牛斗,擬泛靈槎天上游。
摶風學雪舞,散作滿天愁。萬戶鶯啼遍,誰家獨倚樓?
莫莫更莫莫,休休復休休。平生都是錯,一病盡堪羞。龜為靈鉆殼,膏因明出油。細思根本悴,端的是招憂。
搖曳蘭橈唱采蓮,春風明月放燈天。秦人只識連錢馬,誰教歌兒蕩畫船。
恭祀洽。盛禮宣。英猷爛層景。廣澤同深泉。上靈鐘百福。群神歸萬年。月軌咸梯岫。日域盡浮川。瑞鳥飛玄扈。潛鱗躍翠連?;始意邔殮v。兩地復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