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崔丞相三首 其二
麻卷揚庭久,
蒲輪就道遲。
虛傳楊綰用,
不奈蔡謨辭。
祝柱從渠誚,
摧梁得許悲。
流傳千載下,
猶足勵清規。
麻卷揚庭久,
蒲輪就道遲。
虛傳楊綰用,
不奈蔡謨辭。
祝柱從渠誚,
摧梁得許悲。
流傳千載下,
猶足勵清規。
任命的詔書在庭院中飛揚已久,迎接的蒲輪車卻遲遲未啟程。空有楊綰那樣的賢相被任用的傳聞,無奈像蔡謨一樣推辭的決心難改。任憑他人譏諷祝詛,棟梁摧折的悲痛如此深切。您的事跡流傳千年之后,仍足以激勵后人堅守清廉規范。
麻卷:指任命丞相的詔書,古代用麻紙書寫的官誥。
蒲輪:用蒲草包裹車輪的車子,古代用于禮聘賢士,減少顛簸以示尊重。
楊綰:唐代名相,以清廉儉樸著稱,《舊唐書》稱其“清貞自守,未嘗私謁”。
蔡謨:東晉大臣,曾多次辭讓司徒之職,《晉書》載其“每被選授,皆固讓”。
摧梁:典出《禮記·檀弓》“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喻指賢才隕落。
清規:指清廉的規范、準則。
此詩為挽悼崔丞相而作。崔丞相或為南宋時期清廉自守的官員,生前可能多次推辭高位,堅守清節。詩人通過此詩追憶其品格,結合當時官場風氣,表達對賢德之士的推崇與對其早逝的痛惜。
全詩緊扣“挽”字,前半寫征召未就的遺憾,后半寫離世之悲與精神傳承,既哀其逝,更贊其節。以史典深化內涵,以“勵清規”點明主旨,是一首兼具情感深度與道德高度的挽詩。
雪停五日未全消,云凈天清氣泬寥。故老相傳名赤腳,來年山岳要枯焦。
孤岫岧峣隔虎溪,還陪雙屐共攀躋。尊前雨落珠林暝,洞口云生寶界迷。絕壁泉聲雙樹杪,夕陽帆影數峰西。山城舊隱無多地,處處都邀綵筆題。
黏天秋水凈無瑕,極目東南感慨賒。心體本來包四海,相如詞賦為誰誇。
不諳時務不諳天,黑發哦詩白發連。山水留心供自賞,牢騷有句怕人傳。吟安一字未容易,敲定千篇豈值錢。讀五車書無鳥用,向人好聳老詩肩?
髯翁能飲老無痰,風度詞華種種堪。青紫盡推儕輩拾,桑麻聊就野農談。濁醪累舉觴成十,拙韻連篇和及三。此卷一時千載事,后人重展笑應含。
含暉亭上曾辭我,狼伍峰前又送君。只有月明相記憶,月明爭得不逢云。
蕓閣新銜捧詔歸,歷陽湖畔拜庭闈。已聞愛子披朱紱,猶學嬰兒著綵衣。飯饋海陵紅稻軟,鲙擎淮水白魚肥。吾生自失榮親祿,謾踏花磚入北扉。
洗竹穿蘿坐釣磯,杯行到手莫教揮。峰頭初月迎船出,樹杪清霜應曲飛。花色可沾雞舌施,鬢毛疑拂馬肝歸。君知奉使停青雀,差勝為郎在紫微。
北去南來多少路,嶺云黯黯長橫。山溫地暖且消停。幽花堪自摘,薄醉最宜醒。天末微波分海色,潮來頃刻都青。莫從過去問來程。湖山驚昨夢,風雨感蒼生。
青苔寺里客來稀,烏石岡邊僧自歸。金雁嘈云春不去,玉魚沖雨夜曾飛。出門每歌月皎皎,制佩莫惜芳菲菲。人世何由比金石?嗟我欲把東皇衣。
偶為尋花到竹西,兩山云氣接高低。午煙僧舍林塘窅,春野人家草樹齊。水鶴晴時行麥壟,園蜂暖處識蘭畦。自憐遠地歸來后,才是登臨便感悽。
一尊未盡有馀興,二子不來無可人。滿地鳳仙落紅雨,江南八月似殘春。
稷下古諸姜,營丘小洞房。鄰存鐘令宅,里似鄭公鄉。亂后蓬蒿長,春歸棣萼芳。每從黃發老,最譽白眉郎。一室如函丈,群書自大方。移床分竹影,掃壁散蕓香。輪鞅莓苔外,鳧鹥幾席傍。歌商懷考父,玩易到羲皇。建業看圖畫,平川隔水鄉。參差多點染,窈窕極蒼茫。山勢元宗岱,溪流想釣璜。高秋憑虎踞,何處覓鷹揚。
秋歌一曲入清商,斗酒踟躕夜未央。子舍應看云北向,征車卻逐雁南翔。行藏自信心如水,離合相看鬢有霜。聞道尚方孤劍在,徵書早晚下明光。
寂寞復寂寞,秋風吹羅幕。玉階有微霜,桂樹花已落。昔為卷衣女,承歡在瑤閣。棄魚感淚多,當熊慚力弱。寧知色易老,難求黃金藥。宮深去天遠,憂思將何托?君恩非不深,妾命自輕薄。微軀愿有報,和親死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