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正月二十日從吳天石處獲讀緯云弟京邸春詞因和其韻聲情拉雜百感風生一夕遂得十首不自知其所云也 其四
早年喪亂曾嘗過,復壁為傭。城旦為舂,兒女宵啼賊火紅。
回頭三十年前事,箋懇天公。衰鬢如蓬,莫遣咸陽又舉烽。
早年喪亂曾嘗過,復壁為傭。城旦為舂,兒女宵啼賊火紅。
回頭三十年前事,箋懇天公。衰鬢如蓬,莫遣咸陽又舉烽。
早年曾經歷過喪亂之苦,躲在夾壁中做傭工,像受城旦之刑般舂米勞作,兒女在夜間因賊寇的火光啼哭。回頭看三十年前的往事,寫信懇請天公垂憐,如今鬢發蓬亂如草,只愿不要再有戰火燃起。
復壁:夾墻,隱蔽的墻壁,此處指躲避戰亂的藏身之處。
城旦:古代刑罰名,指筑城四年的勞役,此處代指繁重的苦役。
舂(chōng):搗米的勞作。
箋懇天公:寫書信懇請上天。
咸陽:代指京城或國家,此處借指戰亂可能波及的核心區域。
舉烽:點燃烽火,古代用于傳遞戰爭警報,代指爆發戰爭。
此詞為陳維崧讀弟弟陳宗石(緯云)的京邸春詞后和韻所作。陳氏兄弟生活于明末清初,經歷明清易代的戰亂。詞中‘三十年前事’當指作者早年(約順治年間)親身經歷的戰亂,此時作者已入晚年(康熙時期),目睹社會漸趨安定卻仍存隱憂,故借和韻之機抒發對戰爭的恐懼與對和平的祈愿。
全詞以個人經歷為切入點,通過戰亂回憶與現實感慨的交織,反映了亂世中百姓的普遍苦難,情感真摯深沉,具有強烈的歷史代入感,是清初戰亂文學的典型之作。
夜坐不覺久,庭烏棲復啼。燈前下黃葉,井上鳴莎雞。漏靜風聲細,帷空月影低。城南有思婦,幽夢越遼西。
北園之樂樂如何,花底藏鬮石上歌。云破數峰濃似墨,風搖一水綠于羅。地烹甫里能言鴨,草乳羲之換帖鵝。醉插山花君莫笑,人生會少別離多。
片帆千里破霜行,親舊分攜悵別情。共以歲寒疑遠道,俱將春暖訂歸盟。梅開江上三冬白,雁度虞山一畫青。孺子不須啼滿頰,歸依燈火聽雞聲。
群山寂歷白云微。寒影入窗扉。小樓深處簾帷凈,全遮斷、紫陌塵飛。架上圖書如積,案頭翰墨成堆。旗亭新曲莫相催。佳興在瑤杯。醉來不管乾坤窄,但閒話、桑海千回。倘使昆池為釀,怕能飲到昆灰。
籬角月黃昏,無言倚修竹。微風動佩環,幽恨寄蛾綠。
十日麗辰次,如環了無端。人言秋甲子,畏濕不畏乾。向來譙門道,旁立三尺壇。故勤壁間緣,一起泥中蟠。青衣躍且躁,有如沐猴冠。先聲忽灑道,直此辰與干。邇來未旬浹,三見急雨寒。黃流抺河草,連檣度平瀾。良苗有佳色,未覺千畝寬。時旸亦須早,無使江湖翻。
孫君高世士,養晦煙蘿中。三秀咽沆瀣,九還煉芙蓉。所期后天老,辟谷追赤松。誰云金石姿,翻與蒲柳同。倏若朝露晞,洎若逝水東。黃山失故色,白楊起悲風。潛德未昭晰,遺恨無終窮。些馀蒿里曲,猿鶴啼蒼空。
八曲風煙勢欲開,鼓樓巖下水縈洄。莫言此處無佳景,自是游人不上來。
君自成龍我成道。
楊柳風流,蕙花清潤。蘋□未數張三影。沈香倚醉調清平,新辭□□□□□。鮫室裁綃,□□□□。□□白雪爭歌郢。西湖同結杏花盟,東風休賦丁香恨。
高帝何神武,魋編悉內臣。狎聞驄馬使,時祀碧雞神。自爾輶軒發,能開象魏新。坐令驕帥攝,行得悍王馴。斧劃昆明曙,鞭回僰爨春。片言搖地軸,尺疏動星辰。蠻府音從革,奚囊句盡珍。清朝揆地好,不必問埋輪。
層冰積雪已經旬,霽色初欣日在人。一歲暗添身漸老,百篇賡和筆如神。金花柏葉聊圖醉,車柳舟芻漫逐貧。苦恨郊原芳意晚,預期聯騎去尋春。跳丸日月走虛空,又見曦輪參尾中。冰雪侵凌傷暖律,芳菲排辦待和風。家無儋石猶能樂,腹有詩書未是窮。酒后笑談無畔岸,更將妙道問鴻濛。玉燭初更品物新,又觀剪綵鏤金人。休嗟歲歲年年貌,且送奇奇怪怪神。酒有十千元自富,食兼三九未全貧。王孫詩筆能鏖戰,夜遣偏師敵富春。一三五七變而通,端月骎骎氣已中。花勝菜羹新節物,柳條桃萼舊春風。詩成杜老曾悲雪,文就韓公向諱窮。我有鄉名實不足,已將貧富任空濛。
朝看花未稀,暮落已如許。四時有代謝,一雨變炎暑。山亭月皎皎,蟋蟀終夜語。涼飆集素襟,感彼機中婦。
葳蕤山中桂,零落隨飄揚。何意回風起,將爾向高堂。綺裀承金粟,四坐譽芬芳。蕭艾故匹儔,斂分終道傍。履榮雖諧遘,超賤詎無方。受質既殊倫,疇能竟不臧。唯有傾城國,可以喻文章。
退寵辭金屋,見譴斥甘泉。枕席秋風起,房櫳明月懸。燭避窗中影,香回爐上煙。丹庭斜草徑,素壁點苔錢。歌起蒲生曲,樂奏下山弦。新聲昔廣宴,馀杯今自傳。王嬙向絕漠,宗女入祁連。雁書猶未返,角馬無歸年。昭臺有媵御,曾坂無棄捐。后薪隨復積,前魚誰更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