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翁仲山常卿二首 其一
進由孤士列華簪
曾對薰風和舜琴
資善禮行貂豎肅
議郎疏出馬群瘖
畿民猶說張京兆
宮媛皆知李翰林
麾去招來關氣數
浩穹于此本無心
進由孤士列華簪
曾對薰風和舜琴
資善禮行貂豎肅
議郎疏出馬群瘖
畿民猶說張京兆
宮媛皆知李翰林
麾去招來關氣數
浩穹于此本無心
您從寒門士子一步步晉升到佩戴華簪的高位,曾在和暖的風中應對圣主如舜琴般的治世之音。擔任資善官職時禮儀嚴整,連宦官都肅然起敬;作為議郎上疏進言時,眾人如馬群般沉默傾聽。京城百姓還在談論您如張敞般的卓越政績,宮中女官都知曉您似李白的才名。升遷貶謫皆關乎命運氣數,上天對此本就沒有偏私。
孤士:出身寒門的士人。
華簪:華貴的冠簪,代指高官。
薰風:和暖的風,此處指帝王恩澤。
舜琴:傳說舜作五弦琴歌《南風》,代指圣主治世之音或詢問。
資善:宋代資善堂官職,負責教導皇子。
貂豎:宦官,因冠飾貂尾得名。
議郎:漢代掌論議官職,此處借指諫官。
馬群瘖:馬群沉默,喻眾人敬畏無聲。
張京兆:漢代張敞,以京兆尹治績著稱,借指翁氏政績。
李翰林:唐代李白,曾任翰林學士,借指翁氏才名。
氣數:命運、氣運。
浩穹:上天
此詩為挽悼翁仲山常卿而作。翁氏生前由寒門入仕,歷任要職,政績顯著、才名遠播,逝世后詩人作此詩追憶其生平功績,表達哀悼之情。具體創作時間及背景細節暫無確切史料記載。
全詩以“孤士列華簪”起筆,追述翁仲山生平歷程,通過‘資善禮行’‘議郎疏出’‘畿民猶說’‘宮媛皆知’等細節,凸顯其才德與影響力,末句以‘氣數’‘浩穹無心’收束,在贊揚中融入命運感慨,是一首兼具紀實與抒情的典型挽詩。
獨孤刺史提千騎,飛蓋驩游向此中。
高岸如今已成谷,還如峴首憶羊公。
孤城橫一片,千家樓閣,都在雁聲中。關河牢落甚,身世飄零,煙水太濛濛。
舊時赤壁,周郎少、正領艨艟。有許多、銀濤雪練,相映戰旗紅。
江東。我攜長笛,斜倚危欄,作霜林數弄。總則把、平生遺恨,訴與長空。
一聲才入梁州破,天風下、掣入蛟宮。嗟橫竹,慎毋滅沒為龍。
敝廬幽澗自橫斜,
千騎行春見此花。
留與他年作佳話,
公應猶記野人家。
轉位投機覓更難,
回途復妙豈相關。
新豐洞口翻波浪,
一掃須教徹底乾。
日昃消陰翳,暝靄催林烏。秋帝解人情,慰我以望舒。
張筵挈絲桐,樂酒傾杯壺。鄭子奏高山,張生和于于。
清風響林樾,高步壇壝虛。夜半逍遙游,江上生明珠。
連舟雜賓飲,狎坐皆麗姝。左顧河岸南,右眺城樓隅。
皎皎天與水,嘈嘈笙若竽。燈闌出瓴甋,沙白橫煙墟。
柔妻粉黛光,款款臨前除。稚女斗紅綾,團團得雙魚。
黃園集儔侶,明塘長菰蒲。陳洵苦為詩,露立鷺兩趺。
賞心情所極,即景境亦娛。浦江辟樓扃,欄檻與海俱。
潘子忽過從,鄧君持軒車。飛龍蹴波浪,落雁沉江湖。
朱顏發越艷,淥酒歌吳趨。廿年今夕情,若或先后殊。
歡懷忽以覺,一事無復馀。俯仰池上柏,滅沒洲中鳧。
疏星漸隱約,來朋空歸歟。嶺東望不極,江南哀具區。
憐君復不第,歸去大江濱。
抱劍從茲往,雕龍竟莫陳。
帆依彭蠡雁,裘滿薊門塵。
定遇匡山侶,多應問遠人。
盛世生逢樂自嬉,蠅頭蝸角事無知。
醉歸門外星辰見,睡到廚中飯熟時。
幼少讀書非是早,老來聞道未為遲。
菜根有味葵開甲,貧樂情深不可移。
今辰初解凍,遠望田苗稀。
日出會群情,鳥雀相喧飛。
村婦荷鋤至,隔舍煙火微。
阿童三尺箠,驅羊散柴扉。
風來廣郊陌,春事正依依。
懿德閨房重,高名遠近稱。流年忽成夢,素節尚如冰。法悟無生忍,禪參最上乘。應憐女博士,空近讀書燈。
素幔秋風急,煙峰曉日殘。香沈金獸在,鏡掩玉臺寒。恩已沾封誥,人空委佩蘭。他年作佳傳,誰為考幽刊。
荷花十里水浮香。夏日初長。
披襟散發云深處,能教肌骨生涼。折得碧筒勸酒,還堪荷葉為裳。
舉杯浮白醉紅妝。潦倒壺觴。
山青不改年年色,無心云出云藏。
懶逐風塵炎日,且看煙樹斜陽。
茅茨綿蕝寄江東,
陵廟回看渫血紅。
右衽危冠才自保,
未能無責敢言功。
暫出后園看,見花多憶子。
烏鳥雙雙飛,儂歡今何在。
舊識搴帷刺史賢,虔刀仍向粵江邊。
潘安拙宦頭從白,歐冶新硎氣尚懸。
客路星槎浮桂水,署廉山色隔青蓮。
到來雜佩如堪贈,沅芷湘蘭任意搴。
春來百花次第發,
紅白無數競芳菲。
解向人間占五色,
風流不盡是薔薇。
清笳急管擁崇臺,
萬里風云接泰階。
花柳漫村春似海,
伊誰一訪少陵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