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渡海圖 其二
真成宦海任西東,
回首萍蹤一瞬中。
十載含香聞三省,
五年樵鶴肅雙熊。
可能文字驅潛鱷,
賴有精誠貫白虹。
身入畫圖期共濟,
肯將華發負初衷。
真成宦海任西東,
回首萍蹤一瞬中。
十載含香聞三省,
五年樵鶴肅雙熊。
可能文字驅潛鱷,
賴有精誠貫白虹。
身入畫圖期共濟,
肯將華發負初衷。
真的在官場中漂泊任西東,回首如浮萍般的蹤跡不過一瞬。十年在臺省任職聲名傳三省,五年如樵夫閑鶴般嚴肅對待雙熊職事。或許文字能驅趕潛伏的惡鱷,幸有精誠之心可貫通白虹。身入渡海圖中期望與眾人共濟,怎肯因白發而辜負最初的志向。
宦海:比喻官場,如海洋般浮沉不定。
萍蹤:像浮萍一樣漂泊無定的行蹤。
含香:漢代尚書郎含雞舌香奏事,后代指在臺省(中央官署)任職的清貴。
三省:唐代中央官署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的合稱。
樵鶴:比喻隱逸閑適的生活或高潔品格;肅雙熊:熊為御史臺象征(漢代御史府有熊圖案),肅指嚴肅履職。
潛鱷:比喻兇惡的勢力或困難。
精誠貫白虹:典出《史記》,指真誠之心可感動天地,如白虹貫穿太陽。
共濟:共同渡河,喻合作奮進。
華發:白發,指年老。
此詩為作者自題《渡海圖》組詩之二,推測創作于其宦海經歷后期。詩中“十載”“五年”點明長期任職經歷,“身入畫圖期共濟”或指與同僚共渡難關(如赴任、改革等),反映作者在特定歷史階段(可能為清末社會變動期)面對挑戰時的心境與志向。
全詩以“渡海”為喻,回顧宦海生涯,既感慨漂泊之速,又肯定履職之勤;借“驅潛鱷”“貫白虹”表明以文治世、精誠報國之心;尾句“肯將華發負初衷”直抒胸臆,展現雖至暮年仍堅守初心的高潔品格,是一首融敘事、抒情、言志于一體的宦游詩佳作。
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沙磧秋高苑馬肥,哀笳一曲塞云飛。 南都兒輩應相念,過盡征鴻猶未歸。
圣主崇文教,層霄降德音。尊賢澤既厚,式宴寵逾深。 復有夔龍相,良哉簡帝心。得人惟邁昔,多士諒推今。 書殿榮光滿,儒門喜氣臨。顧惟誠濫吹,徒此接衣簪。
萬籟寂無聲。衾鐵稜稜近五更。香斷燈昏吟未穩,凄清。只有霜華伴月明。 應是夜寒凝。惱得梅花睡不成。我念梅花花念我,關情。起看清冰滿玉瓶。
西風解事,為人間、洗盡三庚煩暑。一枕新涼宜客夢,飛入藕花深處。冰雪襟懷,琉璃世界,夜氣清如許。刬然長嘯,起來秋滿庭戶。 應笑楚客才高,蘭成愁悴,遺恨傳千古。作賦吟詩空自好,不直一杯秋露。淡月闌干,微云河漢,耿耿天催曙。此情誰會,梧桐葉上疏雨。
珠簾寂寂。愁背銀缸泣。記得少年初選入。三十六宮第一。 當年掌上承恩。而今冷落長門。又是羊車過也,月明花落黃昏。
西風半夜驚羅扇。蛩聲入夢傳幽怨。碧藕試初涼。露痕啼粉香。 清冰凝簟竹。不許雙鴛宿。又是五更鐘。鴉啼金井桐。
雨過芙蕖葉葉涼,摩挲短發照橫塘。一行歸鷺拖秋色,幾樹鳴蟬餞夕陽。 花側畔,柳旁相,微云澹月又昏黃。風流不在談鋒勝,袖手無言味最長。
青林雨歇,珠簾風細,人在綠陰庭院。夜來能有幾多寒,已瘦了、梨花一半。 寶釵無據,玉琴難托,合造一襟幽怨。云窗霧閣事茫茫,試與問、可杏雙燕。
鶯蝶太匆匆。惱殺哀翁。牡丹開盡狀元紅。俯仰之間增感慨,花事成空。 垂柳綠陰中。粉絮濛濛。多情多病轉疏慵。不是東風孤負我,我負東風。
寒意方濃。暖信才通。是晴陽、暗拆花封。冰霜作骨,玉雪為容。看體清癯,香淡佇,影朦朧。孤城小驛,斷角殘鐘。又無邊、散與春風。芳心一點,幽恨千重。任雪霏霏,云漠漠,月溶溶。
鐘磬冷冷夜未央。梨花庭院月如霜。步虛聲里拜瑤章。 紫極清都云渺渺,紅塵濁世事茫茫。未知誰有返魂香。
花事淺。方費化工勻染。墻角紅梅開未遍。小桃才數點。 人在暮寒庭院。閑續茶經香傳。酒思如冰詩思懶。雨聲簾不卷。
桂棹悠悠分浪穩,煙幕層巒,綠水連天遠。贏得錦囊詩句滿,興來豪飲揮金碗。 飛絮撩人花照眼,天闊風微,燕外晴絲卷。翠竹誰家門可款?艤舟閑上斜陽岸。
日暖煙輕,竹梢映、花陰凌亂。微風皺、池光青碧,綠楊垂岸。艷杏墻頭紅粉,幽蘭砌下飄香暖。稱邀賓、明日去尋芳,頻歡宴。 光景速,渾如箭。醉夢里,春強半。且花前莫厭,玉杯頻勸。一枕游仙方警悟,浮名自笑猶縈絆。醉揮毫、付與雪兒歌,嬌鶯囀。古詩:“麗詞付與雪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