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申節致語口號三首 其二
廣殿遙聞警蹕音,觚棱曉色尚沈沈。
半空瑞靄爐香馥,一點紅云黼座深。
夷夏驩聲歸羽舞,乾坤和氣入薰琴。
欲知圣德齊堯舜,溯闕爭傾萬國心。
廣殿遙聞警蹕音,觚棱曉色尚沈沈。
半空瑞靄爐香馥,一點紅云黼座深。
夷夏驩聲歸羽舞,乾坤和氣入薰琴。
欲知圣德齊堯舜,溯闕爭傾萬國心。
在寬廣的宮殿外遠遠能聽到帝王出行的警戒聲,宮殿的棱角在拂曉的天色中還顯得很昏暗。半空中祥瑞的云氣伴著爐香的馥郁,一點紅色的云氣籠罩著帝王的座位。中原和邊疆各族的歡騰聲融入羽舞之中,天地間的祥和之氣傳入薰琴。要知道圣上的品德可與堯舜比肩,天下萬國都爭著向宮殿朝拜。
警蹕音:帝王出行時,侍衛在前后警戒清道的聲音。
觚棱:宮殿的屋角瓦脊。
黼座:帝王的座位。
羽舞: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羽毛為道具的舞蹈。
薰琴:相傳舜作五弦琴,歌《南風》詩,其辭曰“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后以薰琴指帝王之德音。
溯闕:向著宮殿,指朝拜。
天申節是宋高宗趙構的生日,此詩可能創作于天申節慶典之時。當時南宋政權已相對穩定,作者為了迎合慶典氛圍,創作此詩來歌頌帝王圣德和國家的祥和。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帝王圣德,特點是語言華麗、氛圍莊重,通過描繪慶典場景展現盛世氣象。在文學史上這類應制詩多為歌功頌德之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宮廷文化和社會風氣。
六花不放一塵生,晴后猶余十日凝。
新月未光輸與雪,夜風盡冷只留冰。
候迎銀漢槎頭客,挑盡玉蟲窗下燈。
紙帳蒲團地爐煖,自憐不及草庵僧。
積雪偏工霽后凝,不妨冷極不妨清。
靜聞簷滴元無雨,倒掛冰牙未怕晴。
獨往獨來銀粟地,一行一步玉沙聲。
圃中散策饒君強,敢犯霜風上古城。
萬金家書寄中庭,牘背仍題雙掩并。不知千里寄底物,白泥紅印三十瓶。
瓷瓶淺染茱萸紫,心知親賓寄鄉味。印泥未開出饞水,印泥一開香撲鼻。
江西山間黃羽衣,純綿被體白如脂。偶然一念隨世網,身插兩翼那能飛。
誤蒙諸公相俎豆,月里花邊一杯酒。先生與渠元不疎,兩年眼底不見渠。
端能訪我荊溪曲,愿借前籌酌酃淥。
危亭俯涼囿,落葉日夜深。
佳菊獨何為,開花得我心。
韻孤自無伴,香浄暗滿襟。
根器受正色,非緣學黃金。
獨違春光早,而俟秋寒侵。
豈不愛凋年,坐令淹寸陰。
奈此清苦操,媿入妍華林。
向來朱碧叢,亦復悴斯今。
清霜慘萬象,幽芳耿森森。
持以壽君子,聊爾慰孤斟。
度暑過于歲,初涼別是天。
獨穿秋露草,來看曉風蓮。
病骨殊輕甚,幽襟一灑然。
不妨聊吏隠,何必更林泉。
我昔騎鳳超九疑,今復御風登會稽。
禹穴下窺正深黑,地老天荒知是非。
好峰高處偏薄霧,秋熱苦時恰輕雨。
回頭卻望昭陵松,云氣成龍或成虎。
筆硯工為祟,湖山苦約盟。
坐忘非圣處,行樂且吾生。
一笑誰當會,孤斟句恰成。
何時卻乘興,雪外叩柴荊。
波走痕痕日,江呈岸岸秋。
清流堪數石,淺涉不須舟。
野菊知何喜,迎風舞未休。
歸涂愁欲暮,未暮我何愁。
臘傍梅梢盡,春從水底歸。
草拳擎雪健,桃糝隔年肥。
夜夜還鄉夢,心心逐雁飛。
誰言五斗米,便勝北山薇。
孤嗜難眾悅,今聽非昔弦。美人西山秀,蕨茹飲澗泉。
雪蓑韞明月,冰棹刺野船。寶祲耿不掩,球聲忽復珊。
聞者已瞠若,鬻之諒悠然。良瓌彼何憎,擊缶俗所便。
老我詎能聰,妙音誤至前。古人子所思,而我豈古賢。
借不滿子賞,能不聊子嘆。故家富彥士,梧竹映芝蘭。
紫余乃祖橐,朱遍群從轓。迅趾豈地行,逸翎當云鶱。
勗哉摶羊角,何必懷西山。
吏散庭空便悄然,不須休日始偷閑。
鷗邊野水水邊屋,城外平林林外山。
偶見行人回首卻,亦看老子立亭間。
暮蟬何苦催歸急,只待涼生月半環。
銀屋瑤階頃刻成,緩飄急灑總無聲。
屑云作粉如何濕,雕玉為花乃爾輕。
空里仰看元不見,日光未透不妨晴。
滿庭更遣遲銷著,剩借書窗幾夜明。
甫爾丞農扈,翩然牧劍津。
諸公誰不相,有子幾何人。
氣節霜余凜,辭章玉樣新。
飛騰可輕料,渠亦正青春。
榕影下照水,翠蛟舒復樛。
溪光逆升簷,朱夏凍以幽。
高閣昔雨荒,奇觀久風休。
南軒天遣來,山谷神與謀。
宇新址惟舊,景逝人為留。
不意猿飲潭,復見駟駕辀。
先生何孤往,野客欠從游。
愿攜龍文璧,去瀹兔褐甌。
垂手掬寒泚,移床聽涼颼。
閣迥詩更超,古往今亦猶。
攬渠五字妙,覺我百疾瘳。
出山未遽誤,在山未遽優。
如何近來夢,夜夜在釣舟。
芭蕉得雨便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
細聲巧學蠅觸紙,大聲鏘若山落泉。
三點五點俱可聽,萬籟不生秋夕靜。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風收卻雨即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