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穫后書事二首 其一
鄰里西成例少蘇,貧家生業得徐圖。
雖非五鼎豈無食,未辦復裈猶著襦。
牢彘漸肥堪奉祭,耕牛已買不求租。
卻思流落天涯日,要是家居勝道途。
鄰里西成例少蘇,貧家生業得徐圖。
雖非五鼎豈無食,未辦復裈猶著襦。
牢彘漸肥堪奉祭,耕牛已買不求租。
卻思流落天涯日,要是家居勝道途。
鄰居們秋收之后生活都稍稍緩解,貧窮人家的生計也能慢慢謀劃。雖然沒有豐盛的美食,但也不至于沒飯吃;還沒置辦夾褲,不過還穿著短襖。豬漸漸肥了可以用來祭祀,耕牛也已買了不用再去租。回想起流落天涯的日子,還是覺得在家生活勝過漂泊在外。
西成:指秋天莊稼成熟。例少蘇:按慣例稍稍緩解。
五鼎:古代諸侯祭祀用五鼎盛羊、豕等,后泛指豐盛的食物。
復裈:夾褲。襦:短襖。
牢彘:豬。奉祭:用于祭祀。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經歷過漂泊后回到家鄉,恰逢秋收時節,看到鄰里和自家生活稍有改善,有感而發。當時農村生活雖不富裕,但秋收帶來了一定的生機和希望,詩人借此表達對生活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安穩家居生活的珍惜。其特點是語言質樸,以農村常見場景入詩,展現農家生活狀態。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為研究當時農村生活和詩人心境提供了素材。
金仙曾此棲,必有奇勝處。 我初入山口,意向三峰注。 還時氣蕭颯,只可亭中住。 神凝目力聚,并上峰頭去。 流云忽相知,油然滿峰樹。
百丈崖懸立,一泓流綠漪。 品題無好語,摹寫冷泉詩。
鼻祖舊游地,留得老桂香。 有能培植之,此香傳諸郎。
長波淼淼七百里,蒹葭颯颯西風起。 玉輪輾出琉璃宮,碧落空明無表裹。 幾峰森列青崔嵬,不知人世皆塵埃。 夜深絲筆遞清響,疑是楚王曾歸來。
結社當年號白蓮,師心應欲繼前賢。 有時中夜初回定,清磬一聲秋月圓。
溪岑縈繞紅塵外,殿閣欹危翠靄間。 我見老僧無一事,老僧更羨白云閒。
山椒亭榭適徘徊,病膜煩襟斗頓開。 若有塵埃何處隔,此中自是少塵埃。
洗除塵垢訪名藍,不得相逢益自慚。 松桂陰森香火冷,亂云空鎖白蓮庵。
花開蝶滿枝,花落蝶還稀。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
行人何彷徨,隴頭水嗚咽。寒沙戰鬼愁,白骨風霜切。 薄日朦朧秋,怨氣陰云結。殺成邊將名,名著生靈滅。
何敢笑人干祿,自知無分彈冠。只將貧賤博清閑。留取書遮老眼。世上風波任險,門前路徑須寬。心無妄想夢魂安。萬事鶴長鳧短。
萬六千年,是仙椿日月,兩度陽春。根柯不隨物化,那有新陳。戲夸悠久,借時光、驚覺時人。道歷管,階螢萬換,悠然喚做逡巡。 老我百無貪羨,羨天芳壽種,掩冉三辰。謝他流年甲子,已是重輪。人間春狹,只九旬、斗柄標寅。更擬向,椿枝倚數,十分取一為真。
日繹五千言,未說年齡可續。且得襟期蕭散,遠氛囂寵辱。 鬢須白盡秀眉生,來伴老眸綠。人道雪霜林里,有翠松鮮竹。
綠凈貫闤闠,夾岸是樓臺。樓臺分影倒臥,千丈郁崔嵬。此是化人奇變,能使山巔水底,對出兩蓬萊。溪滸有仙觀,苕霅信佳哉。水晶宮,誰著語,半嘲詼。世間那有,如許磊砢棟梁材。每遇天容全碧,仍更蘋風不動,相與夜深來。飲子以明月,凈洗舊塵埃。
衰年腳手倦躋攀,今日憑高一解顏。 驅得江山來目下,化將樓殿出云間。 真人煉藥仙都近,釋子焚香拂界閑。 塵事數來寧易得,后歌須盡夕陽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