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鄧璠使君正拜袁州
六年惠愛及黎甿,大府論功俟陟明。
尺一詔書天上降,更待皇恩醒善政,碧油幢到郡齋迎。
六年惠愛及黎甿,大府論功俟陟明。
尺一詔書天上降,更待皇恩醒善政,碧油幢到郡齋迎。
鄧璠使君六年以來對百姓施以恩惠仁愛,上級官府評定功勞等待著公正的升遷。詔書從天上降下,還期待皇恩能讓善政更加清明,人們舉著綠色油布的車蓋到郡齋迎接。
黎甿:百姓。
大府:上級官府。
陟明:指升遷。
尺一詔書:指詔書,古時詔書寫在一尺一寸長的木板上。
碧油幢:青綠色的油布車蓋,多為官員所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在鄧璠使君在當地任職六年,因政績突出獲得升遷為袁州長官時創作。當時社會重視官員的政績,鄧璠使君因惠愛百姓得到上級認可和升遷,作者寫下此詩表達祝賀。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鄧璠使君升遷,突出其六年惠政的功績。語言質樸,在當時可能是常見的官場祝賀詩作,反映了對有政績官員的肯定和期許。
久客邊州里,初歸漲海濱。三遷憂老母,九死愧先臣。深愛存顏色,微忠托隱淪。簾前雙燕好,挾子獻青春。
桃花李花繡發,竹影柳影云翻。此中何多妙意,悟處只在無言。
春陽藹初暄,宿雨散晴霧。虛室湛沖融,研書感崇慕。新流漾薄風,密蘚留閑步。園鳥鳴曙柯,炊煙淡墟樹。夙心際玄邁,逝景惕川赴。俯睨抱深衷,馳形愧前務。良猷寡志符,中亮徒潛顧。飾偽等塵睽,頤貞止安素。帶經農圃間,恬逸自隨處。化育有至功,希言睇先晤。
青螺不住海門東,倒卓為巖插碧空。留得江云侵澗白,尚馀蜃氣雜霜紅。鐘聲過處落危石,雪意開時度軟風。俯視千山煙樹遠,未知誰臥石樓中。
漢王擊筑慕邊勛,妾抱箜篌歌塞云。莫遣玉關消息斷,儂家況有衛將軍。
大將新懸銅虎符,迢迢青海走□于。雕鞍坐踞渾無事,天闊秋鷹正可呼。
詞人今岳牧,能吏豈閒曹。象郡烽煙凈,龍門氣色高。清尊開暮雨,虛檻俯秋濤。不共南樓夜,誰知庾亮豪。
端正好,時節恰秾春。簫鼓隔堤催畫鹢,鏡漪落照罨芳塵。猶有未歸人。端正好,風露下新秋。臉色荷花相逞艷,輕拂垂柳看行舟。脈脈水西樓。無限恨,消領繡幃中。輕夢已隨蘭麝散,五更和淚咽銅龍。侵曉怯微風。傷往事,人倦獨支頤。坐久重樓都入望,畫闌猶倚玉簫吹。將信更還疑。
昔年曾此駐游蹤,春日春燈照玉驄。為憶同車攜手處,相勞斗酒斷橋東。
停驂道左謁公祠,讀盡磨崖想舊時。終歲廟堂無駐足,百年功業竟西陲。事方諸葛人猶訝,世不商周我自知。千載汗青如日月,祇緣夷簡半公私。
蕭蕭風雨不知春,獨坐東亭感慨頻。四海有懷非我力,百年無愧是誰身。翠留竹節心期遠,紅入梅花眼界新。尚覺平生詩興在,短吟須寄社中人。
井闌叢卉受風傾,井水清深似我情。空色漫悲彈指過,心花猶照百年明。
舟系蓬萊淺水傍,鰲頭縮盡海生桑。百川日夜滔滔去,借問人間有底忙。
刑人一旦起幽深,功業煌煌照古今。朱衣吏引上驪山。秦帝墓成陳勝起,明皇宮就祿山來。汾水冷光搖畫戟,蒙山秋色鎖層樓。巴陵山水冠南中,送陳生歸岳州詩。江路北來通漢水,土風南去接荊蠻。僧寺聚觀刊石處,人家傳寫掛牌時。轉戰風騷如甲胄,平分才學過權衡。庭梧影薄晨霜落,籬菊香寒晚吹生。
看花西澗寺,憶子昔同行。蘭入華觴氣,波泛綠琴聲。茲歡隨節逝,離恨坐相嬰。安得重聯騎,射雉出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