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淳戊辰馀月下浣去郡歸里因訪菊巖龔先生用平舟楊公韻題蓬山堂泉石
人生囂塵中,
幾若駒過隙。
安得坐此山,
枕流復漱石。
人生囂塵中,
幾若駒過隙。
安得坐此山,
枕流復漱石。
人活在這喧囂塵世里,就像白駒過隙般短暫。怎樣才能坐在這座山中,枕著溪流、漱著山石生活呢。
囂塵:喧囂的塵世。
駒過隙:即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極快。
枕流復漱石:“枕流”指隱居山林,“漱石”表示遠離塵世,修身養性。
咸淳戊辰年(具體年份需進一步考證),詩人卸任歸鄉,途中拜訪菊巖龔先生,在蓬山堂看到泉石之景,有感而發寫下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動蕩不安,詩人在官場可能也有所疲憊,因此向往寧靜的隱居生活。
這首詩主旨明確,表達對隱居生活的向往。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春意回嶺表,詩人興若何。
湖邊煙景麗,山外夕陽多。
草色濃于黛,花陰淡似蘿。
清明知日近,可作踏青歌。
紛紛從此見花殘,
已覺長繩系日難。
樓上有愁春不淺,
小桃風雨憑闌干。
聞說東皋絕點埃,
笑飛鐵錫把山開。
何須一面方相識,
曾見藕花詩句來。
胄子今朝歸省日,斑衣近喜沐恩波。
云開京口山如畫,風定江心鏡自磨。
歌罷驪駒鄉思杳,傾殘醽醁醉顏酡。
到家莫訝春將盡,惟此馀春想更多。
歸去好相邀,
君家近或遙。
橫塘斜宛轉,
綠水浸紅橋。
主去朝行在,花留伴此亭。
別催心袞袞,春攪思冥冥。
此事須丘壑,何人嗣典型。
但當添種竹,相對北山青。
三界之上眇眇大羅。上無色根云層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象。部制我界統乘玄都。有過我界身入玉虛。
我位上王匡御眾魔。空中萬變穢氣紛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
仙道難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諒不由他。仙道貴實人道貴華。
爾不樂仙道。三界那得過。其欲轉五道。我當復奈何。
故山琴劍自翛然,
贏得清才類謫仙。
世變頻仍言不得,
笑揩白眼看青天。
木人莫把石牛騎
海變桑田故不知
耕地種禾終是妄
真空相偶更無疑
玉圓碧瘦與誰期,
只待丹山綵鳳饑。
生傍短墻真失所,
可憐直節眾人窺。
胸中不解著閒愁,
公退爐熏伴茗甌。
食祿應羞田舍計,
藏書寧為子孫謀。
庭除雨過留殘照,
簾幕風來送早秋。
坐久颼颼雙鬢冷,
呼童整頓舊衣篝。
鷗外消沉智巧機,
水光云影澹相宜。
閑來曾過愚公谷,
莫有漁樵問答詩。
雙眉低垂,兩目清冷。
著于萬象森羅,更沒一絲欠剩。
秋霜鶴老夢寒,霽月夜摩松頂。
春意如人意,憑欄試一經。
風吹湖色綠,草沒屐痕青。
寫景渾如畫,銜杯忍獨醒。
會須致佳客,相賞坐閑亭。
暇日偶陪仙侶棹,
深春遠訪隱君家。
衡門寂靜風塵少,
座榻清幽興趣加。
林下烹葵嘗舊酒,
山中斲筍煮新茶。
阿戎情厚忘歸去,
醉臥山窗月色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