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柱四首 其一
黃河傾落九天來,
砥柱三山立欲摧。
崖谷吐吞成霧雨,
蛟龍戰斗作風雷。
黃河傾落九天來,
砥柱三山立欲摧。
崖谷吐吞成霧雨,
蛟龍戰斗作風雷。
黃河像是從九天之上傾瀉而下,砥柱山在洶涌的黃河水沖擊下,三座山峰仿佛都要被摧毀。懸崖和山谷吞吐著水汽,形成了如霧似雨的景象,黃河中的蛟龍仿佛在激烈戰斗,掀起了風雷一般的聲勢。
傾落九天來:化用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詩意,形容黃河水從極高處迅猛傾瀉。
砥柱三山:砥柱山在黃河中,有三座山峰。
吐吞:指崖谷吸納和釋放水汽。
蛟龍:傳說中能興風作浪、發洪水的龍。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詩人可能是在親臨黃河,看到砥柱山在黃河中矗立,被黃河的洶涌氣勢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的社會環境或許相對穩定,詩人有機會游歷名山大川,記錄下這壯觀的自然景象。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黃河的壯麗景色和磅礴氣勢。其突出特點是氣勢雄渾、想象奇特。在文學史上,它以獨特的視角和豪放的風格展現了黃河文化的魅力,為后人了解古代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描繪和情感表達提供了優秀范例。
水隔一山斷,煙微草色初。物情知入暖,世事未全疏。度柳鶯聲澀,過橋日影徐。昔人無復作,憑吊亦何如。
妝臺靜鎖向清晨,滿架琴書日覆塵。一自疏香人去后,可憐花鳥不知春。
春服喜初成,逢君又北征。歸朝先對馬,覲闕際遷鶯。課績過三載,程材擅二京。留都根本在,當寧不勝情。
蘭蕙霜前不改芳,山人依舊古冠裳。適逢九九親賓會,行迓三三藥草香。江湖歲晚先憂在,月旦評高水鑒光。老癢年來搔未去,新詩撩我興偏長。
小春風物似春陽,遙挹南薰送凜霜。冽水涵天清且遠,峽山迎日靜偏長。萬年松抱千年珀,百畝田栽五畝桑。野老望君非一度,昨宵癡夢到琴堂。
古槐枝茂覆陰濃,小憩翻教倍懶慵。夏日蒸炎人叵耐,敞懷猶喚壟頭風。
疾走建德國,乃為淵明先。失腳墜榛莽,劉伶扶我還。
君往東湖我左湖,田園歸去亦良圖。縱如傅說妙調鼎,終羨淵明高引壺。清峭臺中各陳跡,翠微亭上偶歡呼。江東浙右從今后,永夜月同千里孤。
才子多無命,如君亦有時。千金生駿馬,百琲重文姬。篳篥羌人曲,琵琶漢代辭。何如君樂府,三復不勝悲。
樓船御北風,渺渺過齊東。種秫生涯薄,誅茅結構同。日沉平野上,人語近村中。水面看牛斗,星槎似可通。
妙畫工意不工俗,老子見畫只尋香。未應涂抹相欺得,政自不為時世妝。
故園杯酒肯辭頻,今夜云間月色新。不信清歌能醉客,鶯花曾見五陵春。
濯足臨澄碧,和云臥石室。淅瀝天風生,披襟當呼吸。巖巔風雨落泉聲,巖下江流見底清。夾岸松筠倒流影,炊煙漁父近寒城。
東南既擅美,洛陽復稱才。攜手同歡宴,比跡共游陪。事隨短秀落,言歸長夜臺。
春風三月動新袍,泉上歸來興頗豪。流水有情雙澗遠,浮云無數九峰高。醉顏不是燒丹苦,病骨猶堪藝圃勞。日夕懷人何處是,草亭煙水注離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