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三日送孫小渠歸廬州 其二
憶昔十載前,同立程門雪。
楊柳揖春風,梧桐映秋月。
一歲旅燕城,多荷君提挈。
悠悠各言歸,苒苒度時節。
去歲忽相逢,感舊情何切。
凄清海國秋,關山勞跋涉。
高談徹三宵,銘德有心碣。
憶昔十載前,同立程門雪。
楊柳揖春風,梧桐映秋月。
一歲旅燕城,多荷君提挈。
悠悠各言歸,苒苒度時節。
去歲忽相逢,感舊情何切。
凄清海國秋,關山勞跋涉。
高談徹三宵,銘德有心碣。
回憶起十年之前,我們一同立于尊師門前,如程門立雪般求學。那時楊柳在春風中搖曳作揖,梧桐與秋月相互映襯。有一年我們一同旅居燕城,多承蒙您的提攜幫助。之后我們各自悠悠然踏上歸程,時光荏苒度過了許多時節。去年忽然與您相逢,感懷舊日情誼是多么深切。在凄清的海邊秋日里,您還不辭辛勞地跋涉過重重關山。我們暢快高談直至三個通宵,我心中銘記您的恩德就像刻在石碑上一樣。
程門雪:用“程門立雪”典故,指尊師重道、求學心切。
揖:作揖,這里形容楊柳在風中擺動的姿態。
提挈:提拔、幫助。
苒苒:時光漸漸流逝的樣子。
海國:靠海的地方。
銘德:銘記恩德。心碣:心中如同有塊石碑,指銘記不忘。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未明確提及。從詩中可知詩人與孫小渠十年前一同求學,之后各自分別,去年相逢。可能是在當時社會相對穩定的環境下,詩人與友人相聚后,為送友人歸廬州而作此詩,表達對友人的情誼和分別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往昔時光的懷念。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回憶與現實的結合,展現了兩人之間情誼的發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古人之間純粹的友情和對時光的感懷。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人生千里與萬里,黯然消魂別而已。君獨何為至于此,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十三學經并學史,生在江南長紈綺。詞賦翩翩眾莫比,白璧青蠅見排詆。一朝束縛去,上書難自理。絕塞千山斷行李,送吏淚不止,流人復何倚。彼尚愁不歸,我行定已矣。八月龍沙雪花起,橐駝垂腰馬沒耳。白骨皚皚經戰壘,黑河無船渡者幾。前憂猛虎后蒼兕,土穴偷生若螻蟻。大魚如山不見尾,張鬐為風沫為雨。日月倒行入海底,白晝相逢半人鬼。噫嘻乎悲哉!生男聰明慎勿喜,倉頡夜哭良有以,受患只從讀書始。君不見,吳季子!
新年多遘逆,抱疴守空廬。竟日寡人事,反迂長者車。入門一相見,戒我毋枉趨。枉趨將何以,變故在須臾。念此重憂患,感嘆復躊躇。信知明哲者,匪徒效虛無。
終歲花開不辨名,朝霞多是寒花成。千巖萬壑花分色,云海浮沉盡落英。
壯游歸到洛陽居,環堵蓬茅得自如。外物不知軒冕貴,此心惟覺性天虛。環中日月行無息,靜里乾坤樂有馀。首尾詩成情可見,何須象罔索玄珠。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還知么。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紅杏飄香,柳含煙翠拖輕縷。水邊朱戶。盡捲黃昏雨。燭影搖風,一枕傷春緒。歸不去。鳳樓何處。芳草迷歸路。
百折飛泉石澗濱,路迷何處是通津。幾看霖雨隨車轍,似瀉天河洗虜塵。萬里邊關戎馬暗,十年湖海羽書頻。九重寤寐思良將,誰是君王夢里人。
伊叟已先至,興公猶未歸。憑高東北望,一片白云飛。
誰奪千金璧,俄崩萬丈松。羈魂逢鵩鳥,直氣化蛟龍。吏道循良傳,人倫孝友容。長號呼不起,淚滿若堂封。
連連麥浪搖空闊,挺挺松幢舞暝寒。眼底春工馀幾在,更堪風雨苦摧殘。
鳴珂隊里曉風涼,御苑荷花冉冉香。閶闔開時移樹影,帡幪高處隱朝陽。小臣也許隨班進,圣德何從拜手飏。云日光華欣咫尺,此身豈獨慶明良。激切屏營撫寸衷,天顏有喜藹春風。一人垂拱衣裳外,六合和同干羽中。郊島自慚寒乞甚,皋夔共樂泰交融。從知雨露栽培處,潤槁噓枯總化工。禁柳斜斜露未乾,從容引退聽和鸞。回瞻御氣瑤臺迥,叨沐恩波太液寬。銀漢幾層懸鏡朗,玉壺一片置身寒。最宜到此忘炎熱,月地云階仔細看。五色天書彩鳳騰,圣恩高厚貌躬膺。八年司鐸猶多忝,百里專城豈曰能。氈過三冬忘冷薄,梯升初級早淩兢。追思射策明光殿,廿載功名得未曾。
諱春頗甚,被啼鶯猜破,百花生日。絲雨連江尋夢去,瘦盡山眉黛色。時暖時寒,乍醒乍困,天似人無力。東風如箭,踏青今歲難必。忽然電母驅車,山靈投刺,也怕春光棄。山亦蒼生相望久,用著謝家之屐。畫鹢雙行,香驄幾隊,補盡蠻天缺。一家人影,此江真與同碧。
南郭先生隱薜蘿,相傳耆舊日經過。此圖仿佛移丘壑,想見風流足詠歌。菰米秋連魚浦闊,藕花香接稻田多。不知勝地今殊昔,悵望前溪嘆逝波。
離離秋實壓枝柔,帶露含煙爛不收。須信新安生鴨腳,大勝霅水熟雞頭。
山翁只合坐山房,四壁蕭然一木床。心為感時空渺渺,鬢因懷舊變蒼蒼。人閒日月驚何速,物外光陰本不忙。一枕北窗眠正穩,卻疑身世在羲皇。擾擾膠膠人自忙,心閒無地不清涼。兩邊戰陣蚍蜉鬧,花底生涯胡蝶狂。幸有文書遮老眼,豈無藜藿療饑腸。從教門外蓬蒿滿,不見白丁計亦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