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賁歸吳興
同志幸同年,高堂君獨還。
齊榮恩未報,共隱事皆閑。
訪寺臨河岸,開樓見海山。
洛中推二陸,莫久戀鄉關。
同志幸同年,高堂君獨還。
齊榮恩未報,共隱事皆閑。
訪寺臨河岸,開樓見海山。
洛中推二陸,莫久戀鄉關。
我們志同道合又同一年登第,如今你卻獨自返回故鄉去看望高堂。我們曾一同榮耀卻都未報答皇恩,一起隱居的事也都擱置一邊。你會到河岸旁尋訪古寺,打開樓閣就能望見海與山。洛陽曾推崇陸機、陸云兄弟,你也別長久貪戀故鄉啊。
同志:志同道合的人。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互稱同年。
高堂:指父母。
齊榮:一同榮耀。
二陸:指西晉文學家陸機、陸云兄弟,這里借指石賁及其兄弟。
鄉關:故鄉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是詩人與石賁同年科舉登第后,石賁要返回吳興故鄉看望父母,詩人寫下此詩送別。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穩定的科舉時代,文人之間重視同年情誼。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豐富,既有惜別又有勸勉。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體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常見情感與表達手法。
早年獻策明天子,筆底珠璣爛盈紙。便隨群彥集瀛洲,還以三長參國史。綵鳳聊依垣竹鳴,白駒不為場苗止。坐慚薄技奉周旋,歸把遺經究終始。甕牖前頭翠色多,棹歌聲外清流駛。李渤方懷少室居,謝安又向東山起。三秋憲節凜冰霜,六館春風散桃李。已覺憂勤發漸疏,未論冷熱官頻徙。分務功高計省堂,賜歸恩重尚書履。出處孤蹤自不群,卷舒妙道誰能揆。巢父真成一段奇,仲翁寧擅西都美。請看龍江出祖時,送行車馬如流水。
保障江淮數十州,中流屹立見君侯。蒼生幾墮巔厓苦,白發因分社稷憂。蟣虱竟年生介胄,貂蟬今日出兜鍪。玉堂應有昌黎頌,刻在龍眠最上頭。
迷魂陣里戰猶酣,力屈難支愧那堪。甲帳雖聞傳赦令,將軍仍抱一腔慚。
危危獨立向江濱,四伴無人水作鄰。綠鬢懶梳千載髻,朱顏不改萬年春。雪為膩粉憑風傅,霞作胭脂仗日勻。莫道臉前無寶鏡,一輪明月照夫人。
東風初到,小梅枝上,又驚春近。料天臺不比,人間日月,桃萼紅英暈。劉郎浪跡憑誰問。莫因詩瘦損。怕桑田變海,仙源重返,老大無人認。
連日陰霾銀竹鈄,澗流分注野煙奢。魚群斗水歡沖頂,蛙族聯姻慶組家。蜂匿巢中頻咒雨,蝶藏葉底劇思花。天生萬物也隨數,各有興衰免嘆嗟。
不聞沸鼎烹夷叔,那有云臺畫四兇。自與心君消息了,卻將甲乙問窮通。
清寂山中景,逍遙物外身。好茶留客煮,香茝課童紉。欲識空為了,還知懶是真。釋門推老宿,佛法在彌綸。
微醉苦易醒,多愁不成寐。雨露故園思,關山游子淚。明發復何如,言歸尚濡滯。
小殿珠簾散柳絲,東宮初退講筵時。不材未敢修封事,把筆閑題應教詩。
紫髯狐腋自翩翩,萬里風煙指掌前。策杖天窮章亥步,然藜夜校景純篇。城佳白馬時能識,地暖青牛可再眠。好杜懸河吾薄曉,吳山何地不堪憐。
紅雨斜飄,綠波正暖,一霎武陵春晚。之子于歸,王姬遠嫁,淚灑羅襟如霰。才別卻芳園,已減了朱顏一半。況教遠隔蓬山,劉郎何處重見?寂寞簾櫳深院。可記得門中,去年人面?夢冷天臺,情深潭水,愁對畫梁雙燕。鎮日無言笑,粉墻外、蜂嗔蝶怨。漫媚東風,為伊魂斷歌扇。
遠岫見如近,千里一窗里。坐來石上云,乍謂壺中起。
青村溪盡處,林密隱孤莊。石老莓苔路,門荒薜荔墻。人行秋葉滑,鶴立晚松涼。治畝農歸后,蓑衣掛夕陽。
秋云何處寄相思,華發知君滿面垂。去國柴桑陶令醉,還家薏苡漢臣悲。竟無尺素傳朱鯉,或與仙人種紫芝。一自滄江分折柳,十年搖落鹿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