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劉母王宜人二首 其一
上壽今何憾,
殷憂昔備嘗。
分燈照鄰女,
畫荻訓賢郎。
石窌將開邑,
隴阡自表岡。
吾衰彤管廢,
短些不成章。
上壽今何憾,
殷憂昔備嘗。
分燈照鄰女,
畫荻訓賢郎。
石窌將開邑,
隴阡自表岡。
吾衰彤管廢,
短些不成章。
您已享高壽如今還有何遺憾?從前那些深重的憂慮都已嘗遍。曾分燈燭照亮鄰家女孩的夜讀,用荻桿畫地教導出賢能的兒郎。石窌之地即將設為縣邑,田埂小路自然標出山岡。我已衰老難執彤管撰寫,簡短的挽辭不成篇章。
上壽:高壽,《莊子》稱上壽百歲。
殷憂:深重的憂慮。
分燈:分讓燈燭,指幫助鄰人。
畫荻:用荻草稈在地上寫字教學,典出歐陽修母鄭氏畫荻教子,喻母教賢明。
石窌(jiào):地名,窌指穴或地窖。
開邑:設置縣邑,指地方行政建制確立。
隴阡:田埂與田間小路。
彤管:古代女史記事用的赤管筆,代指記錄女性德范的文字。
短些:簡短的挽辭,“些”為楚辭句末語氣詞,此處指哀歌。
此詩為悼念劉母王宜人而作。王宜人高壽,一生歷經艱辛卻心懷善舉,曾助鄰夜讀、以荻教子,培養出賢能之子。作者與劉氏家族或有交游,感其德范,故作挽詩以表追思。
詩中通過‘分燈照鄰’‘畫荻訓子’等典型事跡,突出王宜人賢良淑德的母儀形象,兼及地域背景的交代,既具人物溫度又有歷史縱深感,是一首情感真摯、內容充實的挽詩。
溪樹參差綠可攀,謝家云水滿東山。
能忘天上他年貴,來結林中一日閑。
醉叩玉盤歌褭褭,暖鳴幽澗鳥關關。
觥籌不盡須歸去,路在春風縹緲間。
當年誰不羨,分作竇家妻。
錦字行行苦,羅幃日日啼。
豈知登隴遠,秪恨下機迷。
直候陽關使,殷勤寄海西。
千門曙色鏁寒梅,五夜疎鐘曉箭催。
寶馬占隄朝闕去,香車爭路進名來。
天臨玉幾班初合,日照金雞仗欲回。
更傍紫微瞻北斗,上林佳氣滿樓臺。
那堪聞蕩子,迢遞涉關山。
腸為馬嘶斷,衣從淚滴斑。
愁看塞上路,詎惜鏡中顏。
儻見征西雁,應傳一字還。
天上高高月桂叢,分明三十一枝風。
滿懷春色向人動,遮路亂花迎馬紅。
鶴馭回飄云雨外,蘭亭不在管弦中。
居然自是前賢事,何必青樓倚翠空。
曈曈初日照樓臺,漠漠祥云雉扇開。
星駐冕旒三殿曉,云翻珠翠六宮來。
山呼圣壽煙霞動,風轉金章鳥獸回。
欲識普恩無遠近,萬方歡忭一聲雷。
鶚在卿云冰在壺,代天才業本訏謨。
榮同伊陟傳朱戶,秀比王商入畫圖。
昨夜星辰回劒履,前年風月滿江湖。
不知機務時多暇,還許詩家屬和無。
良人猶遠戍,耿耿夜閨空。
繡戶流宵月,羅幃坐晚風。
魂飛沙帳北,腸斷玉關中。
尚自無消息,錦衾那得同。
代北幾千里,前年又復經。
燕山云自合,胡塞草應青。
鐵馬喧鼙鼓,蛾眉怨錦屏。
不知羌笛曲,掩淚若為聽。
萬里飛書至,聞君已渡遼。
秪諳新別苦,忘卻舊時嬌。
烽戍年將老,紅顏日向雕。
胡沙兼漢苑,相望幾迢迢。
良人征絕域,一去不言還。
百戰攻胡虜,三冬阻玉關。
蕭蕭邊馬思,獵獵戍旗閑。
獨抱千重恨,連年未解顏。
迢遞從知己,他人敢更言。
離京雖未臘,到府已應暄。
飛急奔行鴈,啼酸憶子猨。
江山無限思,君擬共誰論。
云中路杳杳,江畔草凄凄。
妾久垂珠淚,君何惜馬蹄。
邊風悲曉角,營月怨春鼙。
未道休征戰,愁眉又復低。
峭壁橫空限一隅,劃開元氣建洪樞。
梯航百貨通邦計,鍵閉諸蠻屏帝都。
西蹙犬戎威北狄,南吞荊郢制東吳。
千年管鑰誰熔范,只自先天造化爐。
淺學長自鄙,謬承賢達知。
才希漢主召,玉任楚人疑。
年長慙漂泊,恩深惜別離。
秋光獨鳥過,暝色一蟬悲。
鶴發生何速,龍門上苦遲。
雕蟲羞朗鑒,干祿貴明時。
故國誠難返,青云致未期。
空將感激淚,一自灑臨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