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姜學在歸吳門
午橋雨過杜鵑啼,歸客扁舟發(fā)宛溪。
下瀨薰風吹去棹,到家綠樹遍長堤。
伯兄稚子經年別,畫舸名園幾處題。
難忘敬亭山下路,清秋遲爾共扶藜。
午橋雨過杜鵑啼,歸客扁舟發(fā)宛溪。
下瀨薰風吹去棹,到家綠樹遍長堤。
伯兄稚子經年別,畫舸名園幾處題。
難忘敬亭山下路,清秋遲爾共扶藜。
午橋雨后杜鵑聲聲啼叫,友人姜學在乘扁舟從宛溪出發(fā)踏上歸程。順流而下,暖風吹著船槳,等回到家時,長堤上應已長滿綠樹。與兄長幼子分別了一年,想必他會在畫船和名園中多處題詩。我難忘敬亭山下的道路,盼著清秋時節(jié)與你一同拄著藜杖漫步。
午橋:橋名,此處為送別之地。
宛溪:水名。
下瀨:順流而下。薰風:暖風。
伯兄:兄長。稚子:幼子。
畫舸:裝飾華麗的船。
扶藜:拄著藜杖。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敬亭山下送別友人姜學在歸吳門時所作。當時友人離別歸家,詩人既有不舍,又期待日后相聚。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既有對友人歸途和歸家生活的美好想象,又有對相聚的期盼。展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深厚的情誼。
錦屏虛,絳簾皎。鳳管聲來云表。誰人手、恁換羽移宮,畫梁飛繞。倚高樓,俯大道。望極千門人悄。徘徊處、盡漏滴頻催,睡香孤裊。露冷衣單,聽第一、霓裳變了。夢闌湘水,淚落山陽,晚歲恨多少。吹徹梅花小。樹色難分,雞唱又早。度長風、萬里天山,明月如雪雁陣杳。
愛汝端居入靜思,察機尤在未萌時。天人孚感原無間,物我交攻每日持。行遠升高應得已,齋心浴已固知之。屈伸洞見陰陽理,榮瘁休嫌風露枝。
雞鳴大星沒,攬衣出衡宇。開門走狗先,巷白行人語。零露濯沖襟,殘月澹幽墅。泠然旦氣清,逍遙散塵緒。人生天壤間,俯仰成今古。且復耕我田,商歌更何補。
種得江南幾樹花,草堂相對閱年華。芳香恍訝羅浮境,清白真成處士家。湖影照來春有信,雪痕消盡玉無瑕。調羹事業(yè)君收取,從此花魁不浪誇。
聞君棲海上,何意赴江東。況復青袍舊,其如白發(fā)窮。龍蟠天府壯,鳳去古臺空。日月悲歌里,關山涕淚中。賦成三楚遠,名并兩都雄。書已留懷袖,春難問雁鴻。相思南去苦,多難向來同。漢苑摛詞者,看君慰轉蓬。
新晴欲上南樓月,柳可藏鴉水蘸墻。無限客愁芳草里,不知風雨阻斜陽。
褰帷不憚暑天長,少試平生活國方。吏蠹民冤盡梳洗,要令枯旱變豐穰。
宗元永州志浯溪,幾年煙草含凄迷。昌黎海門水半扉,至今詩句藏翠微。涪翁亦從天上歸,自鑿嵐翠成巖棲。
有爝者螢,載飛載揚。有倬云漢,載炳其章。白日易徂,玄夜何長。繁思交橫,浮念無方。慨懷古人,中心怛傷。離婁冥行,歷坎而僵。循墻以趍,雖瞽不倀。猛虎雷咆,斑文在床。妖狐鬼潛,毳裘黃黃。悠悠多岐,蕩蕩周行。慎爾馳驅,天命有常。
三年筑冶困塵迷,且拂塵埃下錦溪。客子云山無定宅,令君桃李已成蹊。閑情聊賦籬邊菊,快意須分物外題。粉署仙郎臥江渚,相逢莫惜醉如泥。
雨雪紛紛黑水外,行人共指盧龍塞。萬里飛沙壓鼓鼙,三軍殺氣凝旌旆。
志滿躊躇簞食調,啜漿瓢破自逍遙。何庸跋扈呈威福,亦不摧眉復折腰。
木落歲時晏,黃云欲雪天。買舟河下客,立馬渡頭船。野迥風欺帽,天寒袖裹鞭。夜眠三鼓后,曉發(fā)五更前。
襟帶江湖天下雄,幾秋為鎮(zhèn)帝王宮。掖垣霜簡飛初日,戎幕彫戈靜遠風。著膝馀歡仍綵服,中心殊錫有彤弓。報韓早奉心肝在,爭暏留侯輔漢功。
靜室似僧廬,絕與黃塵隔。引雀喜留黍,惜苔懶穿屐。有時倚幽軒,情境一何寂。只有巖華飛,隨風亦無跡。明月出東山,照見西林明。龍蛇布滿地,欲步還自驚。試問夜何其,鳥喧自知更。誰探千載意,寂默乃其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