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伏波墓
飛鳳山南野草秋,鳶聲長嘯使人愁。
威靈銅柱先諸葛,潦霧蠻溪愧少游。
馬革有情尸可裹,云臺無命象難留。
滿墳薏苡離離實,還擬明殊幾斛收。
飛鳳山南野草秋,鳶聲長嘯使人愁。
威靈銅柱先諸葛,潦霧蠻溪愧少游。
馬革有情尸可裹,云臺無命象難留。
滿墳薏苡離離實,還擬明殊幾斛收。
飛鳳山南邊野草在秋意中凋零,老鷹長鳴讓人心中滿是哀愁。馬援的威望和功績在銅柱立起一事上先于諸葛亮,在瘴氣彌漫的南方溪谷,他不像馬少游那樣只圖安逸。馬援有以馬革裹尸的豪情,可惜沒能位列云臺二十八將畫像之中。墳墓上長滿了薏仁,還讓人想起當年被誣陷私藏明珠的幾斛之事。
飛鳳山:地點名。
鳶(yuān):老鷹。
威靈銅柱:馬援南征交趾,立銅柱以表功。
諸葛:諸葛亮。
潦霧蠻溪:指南方充滿瘴氣的溪流。
少游:馬援之弟馬少游,曾勸馬援知足守常。
馬革有情尸可裹:馬援曾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
云臺:漢明帝追念前世功臣,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
薏苡(yì yǐ):一種植物,馬援從南方載回薏仁,被人誣陷為私藏明珠。
馬援是東漢開國名將,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但晚年卻遭人誣陷。此詩創作可能是詩人在憑吊馬伏波墓時,有感于馬援的生平事跡和遭遇,結合當時社會環境對功臣的態度等而作。
這首詩主旨是紀念馬援,突出他的功績和悲壯遭遇。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展現了后人對歷史人物的緬懷與思考。
窗前數枝柏,峨峨古衣冠。對客無媚容,鐵面霜雪寒。海榴不自持,隔墻素人看。如何路旁子,真意傾柔曼。
孟子詩肩高聳山,杜陵談笑古風還。世間還對憂時畫,美酒花前已破顏。
春色還堪起,青云固可披。振纓人不病,把袂客能詩。奏事明光殿,掄才藻鏡司。稽康猶自懶,早辱巨源知。
茶了詩窗飯后杯,兒書未熟急須催。鳥于花外喚客出,山自眼前將句來。
詩人也是可憐生,不及穿云渡水僧。不是惠山看不見,只教遙見不教登。
死生難有卻回身,不忍重看舊寫真。暮去朝來顏色改,四時天氣總愁人。東風漫漫吹桃李,盡日獨行春色里。自經喪亂少睡眠,鶯飛燕語長悄然。
桂嶺插云表,蒼茫天四圍。洪泉劈澗落,寒瀑破空飛。百道穿危磴,千尋下翠微。曉煙洗殘黛,白霧掩輕扉。流響方成韻,聞聲未覺希。香壚思渺渺,廬阜夢依依。雨氣雜晴霰,電光浮夕暉。沿洄卷綃幕,噴薄灑珠璣。低咽青溪玉,斜侵白袷衣。云垂大鵬翼,風助巨鰲威。樹杪層冰折,簾間赤日暉。隔崖煙裊裊,陰壑草霏霏。蜿地長虹似,繃云綵帶非。蓮開太華曉,芝吐雪苗肥。清嘯靈禽和,高吟木客稀。二樓山月白,三島露桃緋。遇物結遐想,觀空悟化機。重林時徙倚,鸞鶴夜深歸。
西村竹樹凈朝暉,萬事閒來總息機。一夜小溪春雨過,半篙新水白鷗飛。草堂作就資誰寄,彭澤歸來愿未違。最憶衡門凝望處,平疇十里豆花肥。
好道耽詩過阿兄,詩心道氣與縱橫。欲成栽種十年計,不作塵沙萬里行。入社相期歲寒操,懷人獨看海云生。未堪坐箸藏兵論,剩水殘山擁一城。
手種庭前小柏樹,分枝散葉總天成。涉旬不見長相憶,況是經年別友生。
學業究岐黃,新除拜寵光。濟人唯用藥,從宦不離鄉。選勝登霞嶠,尋真訪石梁。因知歸思趣,不敢問奇方。
鳥聲何喧喧,可聽不可覓。我臥草叢間,醉扶雙耳立。
兩制職官三十客,自憐榮耀老萊衣。又向靈臺飲福杯。
客意逢秋自感傷,還將此意賦君堂。兒童豈識晨昏樂,老大空驚歲月忙。閭里有人誇晝錦,乾坤無地答春陽。惟應一點忠貞志,青史千秋表義方。
磴路層層入,招提夾兩山。柏侵陰殿綠,苔繡古墻斑。細雨蟲聲碎,微風蝶影閑。五更鐘韻杳,鄉夢屢催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