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壽安山晚歸
不覺眾山暮,扶筇趁落暉。
醉同樵共唱,行逐鳥俱飛。
樹色凝煙紫,秋聲入夜微。
欲知投宿處,前路一僧歸。
不覺眾山暮,扶筇趁落暉。
醉同樵共唱,行逐鳥俱飛。
樹色凝煙紫,秋聲入夜微。
欲知投宿處,前路一僧歸。
不知不覺群山已籠罩在暮色中,我拄著竹杖趁著落日余暉趕路。我帶著醉意和樵夫一起唱歌,腳步輕快仿佛和鳥兒一同飛翔。樹木的顏色凝聚著如煙的紫靄,秋夜的聲音到夜里漸漸微弱。要知道我投宿的地方在哪,看前面有個僧人正往那里回去。
扶筇:拄著竹杖。筇,竹杖。
落暉:落日的余暉。
凝:凝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壽安山游玩,傍晚時分下山,被山林景色所陶醉,從而創作此詩。當時詩人處于閑適的心境,盡情享受著山林的寧靜與美好。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詩人壽安山晚歸的所見所感,突出了山林秋景的寧靜優美和詩人的悠然自得。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空靈,語言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敏銳感知和獨特的藝術表達。
烹罷籜龍新上箸,修來秧馬尚依墻。
冉冉幽香解鈿囊。蘭橈煙雨暗春江。十分清瘦為蕭郎。遙憶牙檣收楚纜,應將玉箸點吳妝。有人縈斷九回腸。
謾誇三島冠靈鰲,咫尺龍岡去靡勞。若使南陽人獨臥,風云寧隔海山高。
老木荒祠碧草斜,鳴蜩多事問官蛙。江神解佩珠仍杳,漢女還釵玉有瑕。小草蔓延滋劫火,青藤代樹點秋花。明知不是安龍咒,強向蘆叢學畫蛇。
月白西南星宿稀,巷無行人蝙蝠飛。步檐蕭蕭露沾衣,目斷天涯遍芳草,王孫不歸春自歸。
風月自堪適,壺觴復此招。野情轉蕭散,習氣未全消。海上金光草,山中白雪苗。浮榮如可棄,吾與子同樵。
老去頓驚詩筆退,愁生唯怕酒腸枯。尊前學得新翻曲,早晚揮杯幸見呼。
晚雨瀟瀟急做秋。西風掠鬢已颼颼。燭花明夜酒花浮。醉眼定知非妙賞,□詞端為□□留。想君涇渭不同流。
秋墳新死九男兒,大眼蓬心盡可訾。敗耒犢無遵軌識,跳波魚醒出群思。蒼頭持髻懷先古,赤手探珠笑島夷。獨有啼兒與孀母,一聲聲淚點銅墀。
雖無白家池,竹是九之一。新萌如許長,來歲障夏日。
黃金芽嫩先春發,紫碧團芳出焙來。聞說采時爭節候,喊山聲動甚驚雷。
地僻無塵事,高人稱隱居。啟扉云在戶,決溜水通渠。瀚海聞摶翼,濠梁看躍魚。百年知道寡,粗得究盈虛。
蔭竹穿蘿一徑長,誰專別墅在錢塘。尊攜北海千秋色,座納西湖萬頃涼。上客風流元賈馬,中林詞藻盡求羊。棲遲十載談玄意,白發云天臥草堂。
戎馬倉皇日,群雄笑腐儒。論應齊物遠,辭共楚山孤。白發春同長,蒼生困未蘇。花間尊酒滿,何用哭窮途。
君不見龜茲樂工能新聲,截竹插蕓吹月明。黃沙磧里橐駝斷,花門山上浮云生。夜深促節轉悲壯,只愁崩倒赤連城。石崖劃裂水泉涌,海鶻怒戛風力竦。賈胡驚起怨思長,都護罷飲精魂動。傳之中國久更新,任郎妙解尤絕倫。鏤檀作管如紫玉,連蟬錦囊金作束。等閒未肯出向人,為我酒邊吹一曲。落花撩亂游絲起,流鶯無言蛺蝶死。當頭獨發調最高,響來直在青云里。頓令陽春變秋色,佶栗吳霜飛繞指。教坊弦索慘不驕,歌舞堂中靜如水。古誰得名今莫比,詎數陽陶與關李。南音北譜此正繁,含嚼紛紜徒聒耳。我心感慨未易降,已覺滿坐寒摐摐。安得酒船百斛乘月去,數聲吹黑魚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