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詩 其六
后來五代僅戔戔,大宋風華三百年。
漫恨流波盡滄海,請看涌斛出源泉。
西昆縱有新聲仿,南渡非無古調傳。
詩運亦隨炎運轉,要知氣數使之然。
后來五代僅戔戔,大宋風華三百年。
漫恨流波盡滄海,請看涌斛出源泉。
西昆縱有新聲仿,南渡非無古調傳。
詩運亦隨炎運轉,要知氣數使之然。
后來的五代時期詩歌成就寥寥無幾,而大宋卻有著三百年的風華詩韻。不要只是遺憾詩歌的流波都歸入滄海,且看那不斷涌出的新源泉。西昆體縱然有模仿的新聲,南宋也并非沒有古風流傳。詩歌的命運也隨著時運而轉變,要知道這是氣數使然。
戔戔:形容少。
漫:莫,不要。
涌斛:斛是古代量器,這里指如斛中涌出,形容詩歌創作的豐富。
西昆:指西昆體,北宋初期一種追求辭藻華美、對仗工整的詩風。
南渡:指北宋滅亡后,朝廷南遷,史稱南宋。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在研究詩歌發展歷史時,有感于不同朝代詩歌的興衰變化而作。當時可能詩壇存在一些對詩歌發展的困惑和爭論,作者通過此詩表達自己對詩歌發展規律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探討詩歌發展與時代氣運的關系。其突出特點是以議論入詩,觀點明確。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詩歌發展理論提供了一定的參考,體現了作者對詩歌發展的宏觀思考。
諸法本來絕待,觸目且拘礙。
只因斷臂覓心,便有人求懺罪。
無文印子既成,付法傳衣廝賴。
致令盧老黃梅,墜石腰間舂碓。
將謂有法與人,問著卻言不會。
引得后代兒孫,盡作韓獹逐塊。
雖欲扶豎宗乘,奈何東倒西傫。
子細檢點將來,直是令人叵耐。
若也盡令而行,一擊須教粉碎。
有時靜坐思量,就中也有可愛。
深沙共脩羅結親,金剛與土地指背。
文波不隔鴛鴦棹,盈盈水聲銀浦。淡月眉纖,涼云鬢濕,羅襪姍姍微步。添河兩度。謝靈鵲今年,告勞酬汝。未信仙家,艷情還被曙雞妒。
人天一例怨別,恨無青鳥使,難寄書素。鏡里鸞孤,梁閒燕寂,贏得秋心如許。歸飛倦羽。問鐫骨鶼愁,汜人知否。后夜相望,更憐風浪阻。
晝同學歷夜觀星,壯日情親忽老成。
莫恨異鄉相見少,一來人物一番更。
遠來無物示拳拳,到老生涯尚闕然。
坐久但貪情話好,又勤雞黍費囊錢。
章華宮人夜上樓,
君王望月西山頭。
夜深宮殿門不鎖,
白露滿山山葉墮。
巫峽空多雨,江南自有春。
瘴排寒色早,晴發歲華新。
地暖仍馀濕,風和欲起塵。
舊傷千里目,巳復覺愁人。
天驕取次奉冠裳,畿輔長驅鐵裲襠。
王業昔誰開采石,霸圖古亦起丹陽。
百年禮樂還豐、鎬,一路云霓載酒漿。
此去神京原咫尺,龍蟠虎踞待重光!
旌旗東下路塵開,
六月風云席上回。
正恐一方人暍死,
直將霖雨過江來。
溪上尋梅雪乍晴,
溪頭流水已春聲。
呼兒旋滌蕓窗硯,
準擬新詩頌太平。
柳色如此,住為佳耳。未到飄綿,已經蘸水。隔巷趙女彈箏,沒心情。
博山熏彀沈香火,衫兒亸。微覺東風大。麝衾夢醒,驚問還是寒宵,是春朝。
雙袂齊舉鸞鳳翔,羅裙飄遙昭儀光。
趨步生姿進流芳,鳴弦清歌及三陽。
人生世間如電過,樂時每少苦日多。
幸及良辰耀春華,齊倡獻舞趙女歌。
羲和馳景逝不停,春露未晞嚴霜零。
百草凋索花落英,蟋蟀吟牖寒蟬鳴。
百年之命忽若傾,早知迅速秉燭行。
東造扶桑游紫庭,西至昆侖戲曾城。
我聞唐虞代,乃有巢與由。
逃榮若避垢,洗耳謝九州。
羅山多飛瀑,鳴玉漱清幽。
巖石儼異搆,眷言隱士邱。
坐聽塵囂盡,豈必濯其流。
我來景高風,咫尺不可求。
因思詠滄浪,清濁各自酬。
官署紅梅著花便,
傷于雪憮然有述。
因贈提學張靜峰,
僉憲謫廣東提舉。
與子結交初,有如天上月。三五光未滿,已憂蟾兔闕。浮云不在多,蔽虧在毫發。沐浴天河水,金波期不沒。
君為啟明東,我為長庚西。與月相終始,黽勉至晨雞。
五十尚無聞,豈敢為人師。區區章句末,腐儒吾不為。
天命在渺茫,垂白猶未知。老萊事嬉戲,自視如嬰兒。
君顧我蓬蒿,存問及孀慈。茅家苦貧窶,供養無肉糜。有雞若鸞鳥,有黍如蘭飴。君為舉匕箸,不忍棄寒微。
感茲情意厚,久要以為期。微塵撼華岳,蟻穴潰金堤。人言貴深察,強恕有良規。
才方八月中秋,
又是九月十五。
唯有這個不遷,
一眾耳聞目睹。
城外東風卷落花,
更臨春水惜年華。
單車刺史無鐃吹,
叫殺荒池兩部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