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堤行
朝行大堤上,游春士女三三兩。
暮行大堤上,唱歌賣餅聲嘹喨。
堤畔塔,一何高。
聳天柱,補坤鰲。
完瑞氣,育英髦。
誰其作之民忘勞。
千斯年斯,繹子之綿斯。
朝行大堤上,游春士女三三兩。
暮行大堤上,唱歌賣餅聲嘹喨。
堤畔塔,一何高。
聳天柱,補坤鰲。
完瑞氣,育英髦。
誰其作之民忘勞。
千斯年斯,繹子之綿斯。
早晨行走在大堤上,看到游春的男女們三個一群兩個一伙。傍晚又走在大堤上,能聽到響亮的賣餅歌聲。大堤旁邊的塔,多么高大啊。它像高聳的天柱,又像支撐大地的神鰲。它凝聚著祥瑞之氣,培育著杰出人才。是誰建造了它,百姓卻忘了勞累。愿千秋萬代,子孫綿延不絕。
嘹喨:同“嘹亮”,聲音清晰響亮。
一何:多么。
天柱:古代神話中支撐天空的柱子。
坤鰲:傳說中背負大地的神鰲。
瑞氣:吉祥之氣。
英髦:杰出的人才。
千斯年斯:即千秋萬代。
繹子之綿斯:希望子孫綿延不絕。繹,延續;綿,連綿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可能是在社會相對穩定、百姓生活較為安樂的時期,當地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塔,此塔可能成為當地的標志性建筑,凝聚著祥瑞之氣,詩人在游覽大堤、看到塔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生活、歌頌建筑和百姓的勞作,突出特點是語言平實但情感真摯,用常見意象營造出祥和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人們的美好愿望。
燈火礬樓,已早上、重門管鑰。趁此際、六街如水,一鞭先著。馬滑霜濃歸路遠,雞鳴月落征裘薄。比昔日、磨盾作軍書,情何若。千睥睨,夷門郭。幾屈曲,金梁腳。一任我、紅衫烏帽,據鞍踴躍。鵜刀橫隨從隊,蝦蟆更緊嚴城柝。庶萬戶、安枕駐華胥,春臺樂。
古肥今瘦。三真六草多仙授。銀鉤躉尾人爭購。一幅鵝溪,為寫蘭亭就。筆虎如今誰怒手。天門龍跳爭馳驟。墨濤翻處蛟螭斗。更乞驚鸞,字字教如斗。
名行顯患滋。位高勢重禍基。美色伐性不疑。厚味臘毒難治。如何貪人不思。
孤舟煙月老寒江,滿眼瓶罌見玉缸。同上歌樓不同醉,共誰調笑臥蓬窗。
我生兀兀且自保,但到酒邊皆淚痕。未必危言關大計,可無元氣在高門。清時送日吾猶待,大地懸河雨亂翻。十丈荷花千畝水,寧能相對與忘言。
一河盤注兩堤間,十里應多北曲灣。南艦經年載鹽去,北船盡日送軍還。
嘗覘金匱書,遺逸窮冥搜。肯令太史氏,挽作周南留。
老去難勝酒,閒來獨倚樓。使君題玉版,仙茗自金州。春泛玉泉色,香分漢水頭。枯腸從此潤,短詠若為酬。
禪月羅漢應身,畫出羅漢形像。絲毫無得滲漏,虛空捏作一團。拈來掛虛空中,咄咄咄咄咄咄。
弱冠登瀛試粉闈,新裁宮錦籍金閨。纂修手筆同燕許,璀璨文章照魯齊。南國觀風春駐馬,東華待漏曉聞雞。報恩寺里重經處,細認籠紗是舊題。
船入蘆花日暮時,雙瞳炯炯鬢如絲。世間豈少磻溪叟,老向煙波人不知。文叔君房兩故人,可憐俱作白頭新。桐江歸伴鄰翁醉,一笑相看意卻真。
駐旌清浪衛,半日費攀躋。窗迥開千嶂,城高控九溪。征徭無楚戶,耕種有蠻妻。愁問滇南道,迢迢隔嶺西。
翠嶂奔騰一氣間,六飛留賞暫怡顏。君王草草非真愛,心愧東方檢玉山。
千山月白,露氣濛濛。四顧惝慌,素靄成江。飛蘿掃屋,懸泉掛窗。之子不至,世孰吾從。
山深萬古靜,變態一時形。呼吸通天氣,陰陽拔地靈。日升先頂赤,雨洗著根青。極目渺無際,遙遙翠作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