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齋余自名也故常以榜自隨乃以名廳事之東偏廳之后舊有一室面對竹余山居富此物亦以竹隱名對此竹而有思于山中故以思隱名之思隱之東又辟屋丈許連以為齋乞名于張君伯永為名曰容齋并作三絕志其事焉
以晏名齋懼不安,居閒從仕莫殊看。蔥羹麥飯自可飽,惟去不須如井丹。
此地何因著此君,藉之除掃簿書紛。山中為爾曾成隱,回首悠悠空暮云。
容膝徒知取易安,容君數百又何寬。若人問我名齋義,兩語從渠作么看。
以晏名齋懼不安,居閒從仕莫殊看。蔥羹麥飯自可飽,惟去不須如井丹。
此地何因著此君,藉之除掃簿書紛。山中為爾曾成隱,回首悠悠空暮云。
容膝徒知取易安,容君數百又何寬。若人問我名齋義,兩語從渠作么看。
用“晏”來命名書齋是怕內心不安,閑居和做官其實沒什么不同看待。蔥煮的羹湯和麥飯就足以飽腹,離開時不必像井丹那樣堅決。這地方為何適合竹子生長,憑借它可以掃除公文的紛擾。在山中曾因竹子而成隱者,回首往事只剩悠悠暮云。只知道容膝之地容易求得安寧,若能容納數百人又該多寬敞。如果有人問我命名書齋的含義,這兩句話讓他怎么去理解呢。
晏齋:作者給自己書齋的命名。
井丹:東漢隱士,為人清高,不慕富貴。
此君:指竹子。
容膝:形容地方狹小,僅能容下膝蓋,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審容膝之易安”。
作者以“晏齋”命名書齋并榜于廳事之東偏,又根據不同場景分別命名了“竹隱”“思隱”“容齋”。張君伯永為“容齋”命名,作者作此三首絕句記錄此事。創作時作者可能處于一種對生活和自身狀態有所思考的心境,在仕與隱之間有著自己的感悟。
這組詩主旨圍繞書齋命名展開,體現了詩人安貧樂道、向往隱逸的思想。語言質樸卻富有內涵,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人生思考。
伯牙古賢士,高情寄孤琴。子期匪常流,聽之乃知音。寥寥千載下,斯人安可尋。濁醪誰與共,偶爾成獨斟。夷齊去云久,清風良足欽。我今知所歸,安此固窮心。
四朝文物仰前修,一日功成遂乞休。君子致身惟道在,野人思治愿公留。狄門桃李叨知己,白下江山憶舊游。莫謂白巖多樂事,希文常負廟廊憂。
淺淺微波照殘影,濺濺流潤細縈苔。浮花浪蕊相隨去,鶯語丁寧挽不來。
月色云何不到衾,思君不寐夜森森。當窗盡被高樓隔,不見容顏只見心。
轉目桑田又海波,一襟豪氣半消磨。故園春老蒼苔長,客路秋深黃葉多。獨有吟懷未搖落,卻愁歸計易蹉?。種桃何處尋生理,烏帽青鞋隱薜蘿。
白門書劍誤憑淩,擬向龍天結小乘。寤寐故山惟粵秀,過從高士半吳興。拈花短偈閒相賞,掛席長風病未能。蔬具茗爐朝夕課,不妨人喚在家僧。
草沒苔侵棄道周,誤恩三品竟何酬。國亡今日頑無恥,似為當年不與謀。
一夕西風玉簟秋,萬里蕭瑟暮云愁。梧桐露下沾金井,楊柳煙疏冷翠樓。落葉窗前驚別夢,懷人天際誤歸舟。黃花籬畔同消瘦,十二珠簾不上鉤。
翠微雨過芙蓉濕,我興悠然思適適。買山直欲捐萬金,況是生平有詩癖。帖帖肩輿到上頭,憑高四顧涼颼颼。終南太白擁晴翠,渭源一線沿川流。憶昔唐皇來避熱,萬戶千門巢嵽嵲。有時云霧失炎精,六月寒風攪飛雪。吾駕茲晨為一停,等閒呵護煩山靈。分明坐我古圖畫,何須點染呼丹青。移床更入晴嵐里,為愛松聲忘坐起。自是吾家道氣濃,滌盡胸中幾渣滓。坐久欲歸歸未得,忽訝片云頭上黑。知是山靈催我詩,一笑留題許鐫刻。來來車馬更遲遲,好山一路還相隨。從行賓從擁矛槊,能無和我登山詩。
籍甚何夫子,文章擅美名。金華傳語寶,鄱水主詩盟。心印橫渠學,相門無盡甥。人間一夢覺,卿月墮臺城。骯臟宜三黜,飄零到九疑。忠膺黃屋眷,音遇紫巖知。共理符頻綰,明刑節屢持。青天萬里蜀,無復話歸期。公作皇華使,予乘郡守轓。江湖吳芮國,襟抱杜陵尊。翰墨頻揮染,詩文細討論。新編刊未就,楚些已招魂。
冥濛朝靄散,晴色滿燕關。策杖城南寺,看松雨后山。蟬聲流水外,人語白云間。眷此幽棲地,猶能一醉還。
?蕃啟吳甸,弊政咸更張。謂茲三邊戍,節制須才良。夏公稱國士,龍劍飛寒霜。遂膺副樞命,總戎向山陽。山陽控南北,淮泗馳其?。向來用武地,平蕪連大荒。于焉分斧鉞,誓欲清邊疆。?鞍一踴躍,帶甲俱慨慷。野戰列步騎,舟師精且強。為王敵所愾,在處招流亡。均田給牛耒,肆耕淮海鄉。坐令狐兔窟,化作禾黍場。兵農既足食,境內稱小康。興學屬髦俊,出兵誅陸梁。匡濟諒有在,可以綏四方。江楓照落日,馬首行離觴。明朝度天塹,載旆風揚揚。
鳳音亭下草如熏,誰見仙娥倚翠裙。環佩忽疑游處得,笙簫猶想去時聞。湘江竹暗連春雨,衡岳花開隔暮云。千古游人自來往,登高回首思紛紛。
昂然絳幘倚東闌,絕勝丹山五色翰。想得飛鳴天上去,玉皇分賜紫霞冠。
清閒深荷主恩遺,況是東籬菊綻時。最喜陶君能任俠,翻疑楚客獨多悲。一邱久擅情堪放,十畝粗安命未畸。因憶承明趨侍者,緋衣博得鬢絲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