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
人孰不有父,王侯為之教其子。
人孰不有兄,王侯為之教其弟。
青青子衿,忠信孝悌。
出言有章,邦家之光。
猗其中洲之菁莪兮,北山有楊。
人孰不有父,王侯為之教其子。
人孰不有兄,王侯為之教其弟。
青青子衿,忠信孝悌。
出言有章,邦家之光。
猗其中洲之菁莪兮,北山有楊。
哪個人沒有父親,王侯教導他們的兒子。哪個人沒有兄長,王侯教導他們的弟弟。那穿著青色衣領衣服的人,忠誠守信、孝順友愛。說話有文采,是國家的榮耀。啊,那生長在水中陸地的菁莪草啊,北山有楊樹。
孰:誰。
子衿:周代讀書人的服裝,這里指代有學識的人。
孝悌:孝順父母,敬愛兄長。
章:文采。
猗:嘆詞。
菁莪:兩種草名,常用來比喻培育人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重視禮儀教化的時代,當時社會希望通過培養人才的品德修養來維護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發展,詩人借此詩表達對人才培養和品德教育的關注。
主旨是強調品德教育重要性,贊美忠信孝悌之人。其特點是語言樸實、表意明確。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早期對人才品德培養的文學表達。
避難不知寒食,和愁又過清明。都下紛紛躍馬,湖邊恰恰啼鶯。
萬個長松繞屋青,倚闌如在草玄亭。秋聲出樹曉無跡,云氣入簾風滿庭?;摴手搬劸?,鶴眠高頂自梳翎。他年許我相鄰住,同把長镵采茯苓。
佳菊何青青,寂寞籬之東。濁醪二三友,一醉涵鴻濛。緬懷陶靖節,邁邁無遺蹤。誰知千載下,譜入處士宗。我生亦已晚,百拙勞化工。上無學古心,下無適俗容。聊自樂其樂,君子固有窮。
羲和忽西匿,阡陌散馀輝。澄江度雙翼,遙岑明半規。孤煙野店起,歸人一何遲。遺榮羨父老,衰白無所悲。
有個王秀才,笑我詩多失。云不識蜂腰,仍不會鶴膝。平側不解壓,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詩,如盲徒詠日。
江南好,春樹孝陵高。中夜山川翁仲語,落花城闕歲時潮。前度太平朝。
劉子山中秀,相逢氣自同?;瞄T戶計,菽水古人風。折節豈為辱,苦心應有終。平生湖海志,未用哭途窮。
寒威動房帷,悲風起羅薦。妾恨井中冰,結時君不見。
鷗寒爭浴暮雨,舟閑放縱江風。一幅花光平遠,誰藏覺范詩中。
何處尋云竇,泉凝雪滿池。林端懸鯽鲙,山麓集江蘺。貂帽寒綿卒,茅檐哭餓兒。為探幽興出,番惹悶相隨。
秣陵佳氣日氤氳,句曲逍遙鸞鶴群。諸洞藏真開石髓,三峰拔秀出江云。松間月掛清秋影,天上星羅太古文。早晚黃生換仙骨,相期南去訪茅君。
水旱阻堯湯,生民無罪歲。后代倉廩虛,時和亦為沴。孰云富而哿,甚矣貧不繼。借富以貸貧,窮哉已非計。況乃指廩間,夏楚劫以勢。
再拜識英度,喜氣覺飛浮。神清骨秀,元是蓬萊謫仙流。盍去沖摩霄漢,剛向平分風月,半刺嶺南州。素蘊未施展,闊步尚淹留。從此去,朝帝闕,侍宸旒。論思獻替,要須直與古人侔。好是羽儀朝著,勒就鼎彝勛業,卻伴赤松游。曳杖太湖曲,笑傲八千秋。
物情自適更誰禁,草際螢飛鳥宿林。魯叟爾來無夢寐,蜀莊此去只冥沈。客中又見秋風起,夜半初聞木葉吟。涼意逼人眠不得,坐看孤月到天心。
英英寒菊犯清霜,來伴山中草木黃。不趁盛時隨眾卉,自甘深處作孤芳。其他爛漫非真色,惟此氤氳是正香。卻念白衣誰送酒,滿籬高興憶吾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