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太學筑堤防海鄉人德之立石紀功為賦二首
銀浪兼天遠,金堤歷歲成。回瀾過砥柱,拯溺遍群生。
滄海將相變,污邪盡可耕。睹河思績茂,況已頌如京。
未遇占經濟,家聲舊度支。玄夷金授簡,黎庶口為碑。
下噀俱倉積,窮檐豈怨咨。公車他日對,堪作水衡司。
銀浪兼天遠,金堤歷歲成。回瀾過砥柱,拯溺遍群生。
滄海將相變,污邪盡可耕。睹河思績茂,況已頌如京。
未遇占經濟,家聲舊度支。玄夷金授簡,黎庶口為碑。
下噀俱倉積,窮檐豈怨咨。公車他日對,堪作水衡司。
銀色的海浪連天遠去,金色的堤壩歷經多年建成。它像砥柱般擋住洶涌波濤,拯救了眾多溺水之人。滄海或許會發生變遷,原本低洼之地都能耕種。看到這堤壩就想起筑堤人的功績,況且人們已在歌頌他的功勞。他未顯達時就有經世濟民之才,家族本有聲望且掌管財政。他像得到神授的文書,百姓口碑就是他的豐碑。恩澤所及之處糧食堆積,貧苦人家不再抱怨嘆息。日后他若入朝應對,定能勝任水衡司之職。
兼天:連天。
金堤:堅固的堤壩。
回瀾:指擋住洶涌的波濤。砥柱:山名,在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此處比喻堤壩像砥柱一樣穩固。
拯溺:拯救溺水的人,比喻拯救危難中的百姓。
滄海將相變:化用“滄海桑田”,指世事變化。
污邪:低洼的田地。
睹河思績茂:看到堤壩想起筑堤人的功績。
如京:《詩經·小雅·甫田》有“曾孫之庾,如坻如京”,這里指歌頌筑堤人功勞大。
占經濟:有經世濟民的才能。
度支:掌管財政的官職。
玄夷金授簡:傳說中神授文書,這里指鄒太學有神靈相助。
黎庶:百姓。
下噀:恩澤所及之處。
窮檐:貧苦人家。
公車:漢代以公家車馬送應舉的人,后泛指入京應試。
水衡司:掌管水利、財政等事務的官職。
此詩可能創作于鄒太學筑堤成功之后,當時當地百姓深受海水侵襲之苦,鄒太學主持修筑堤防,成功抵御了海浪,保護了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改善了當地的生產生活條件。詩人目睹這一功績,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歌頌鄒太學。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鄒太學筑堤的功績。其突出特點是意象鮮明、用典恰當,生動地展現了鄒太學的才能和貢獻。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從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對為民造福之人的肯定和贊揚。
得失秋毫久已明,不須聞此氣崢嶸。 何妨卻伴參寥子,無數新詩咳唾成。
物外老余生,泉發幽巖里。 自可給瓶盂,不羨滄溟水。
謝講竺峰寺,歸隱新此橋。 院幽結林表,身老寄煙霄。
風篁蔭修嶺,挺節含虛心。 悠悠往還客,孰不聆清音。
真說無所示,真聽無所聞。 海潮山外過,妙響入深云。
風又雨。春事自無多許。欲待柳花團作絮。柳花冰未吐。 翠袖不禁春誤。沈卻綠煙紅霧。將謂花寒留得住,一晴春又暮。
過眼紛紛遙集,來歸往往羝兒。草間塞口绔間啼。提攜都不是,何似未生時。 城上胡笳自怨,樓頭畫角休吹。誰人不動故鄉思。江南秋尚可,塞外草先衰。
坐久語寂寞,泉響忽翻空。不知龍者為雨,雨者為成龍。看取交流萬壑,不數飛來千丈,高屋總淙淙。是事等惡劇,裂石敢爭雄。 敲鏗訇,捫滑仄,藉蒙茸。蒼浪向來半掩,厚意復誰容。欲說正元舊事,未必玄都千樹,得似洞中紅。檐語亦顛倒,洗爾不平胸。
娟娟二入清明了。猶說淮陽早。錢歐陸譜偏花光。紅到壽陽、也不說淮陽。 此花地望元非薄。回首傷流落。洛陽閑歲斷春風。怎不當時道是、洛陽紅。
漫道十年前事,悶懷天又陰。何須恨、典了西湖,更笑君、宴罷瓊林。閑時數聲啼鳥,凄然似、上陽宮女心。記斷橋、急管危弦,歌聲遠,玉樹金樓沈。 看萬年枝上禽。徊徨落月,斷腸理絕弦琴。魂夢追尋。揮淚賦白頭吟。當年未知行樂,無日夜、望鄉音。何期至今。綠楊外、芳草庭院深。
初離蜀道心將碎,離恨綿綿,春日如年,馬上時時聞杜鵑。 三千宮女皆花貌,共斗嬋娟,髻學朝天,今日誰知是讖言。(下片疑似后人續作)
糞火堆頭潦倒身,且無花鳥鬧芳春。 口邊白醭心如鐵,甘作叢林不義人。
水闊無風似有風,蘆花搖落櫓聲中。 鷗無一點驚猜意,認作當時載雪時。
關河猶未息風塵,孤負春來綠草茵。 莫報淮南近消息,題詩且慰白頭人。
梵宇蕭條白日長,苦空譚塵接藤床。 云章酷愛休詩麗,蓮柄慵思遠社香。 石發雨梳雞苑寂,風梭春織鷲山涼。 劫灰心火銷平盡,又聽鐘聲下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