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黃直卿寺丞二首 其一
久在文公幾杖旁,暮年所得最精詳。
貧甘香火辭符竹,病整衣冠坐簀床。
壯士軍中悲亮死,先師地下惜回亡。
法云破寺三間屋,卻有門人遠赴喪。
久在文公幾杖旁,暮年所得最精詳。
貧甘香火辭符竹,病整衣冠坐簀床。
壯士軍中悲亮死,先師地下惜回亡。
法云破寺三間屋,卻有門人遠赴喪。
長久在朱熹身邊追隨,晚年所獲學問最為精深周詳。甘愿守著清苦的佛道生活而辭去官職,生病時穿戴整齊坐在竹席床上。軍中壯士為諸葛亮之死而悲嘆,地下先師為顏回的早逝而痛惜。法云寺那破敗的三間屋子前,卻有弟子從遠方趕來奔喪。
文公:指朱熹,謚號“文”。幾杖:坐幾和手杖,古代老者居則憑幾,行則攜杖,后以“幾杖”為敬老之物,這里指在朱熹身邊。
符竹:指符節與竹使符,借指官職。
簀床:竹床。
亮:指諸葛亮。
回:指顏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
法云破寺:可能是黃直卿相關的寺廟。
黃直卿是朱熹的高徒,在學術上有很高造詣。這首詩創作于黃直卿去世時,作者為其離世感到悲痛,懷著對他的敬重之情寫下此詩。當時朱熹已去世,黃直卿作為學術傳承者的離世,讓作者深感學術界的損失。
此詩主旨是哀悼黃直卿,突出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和品德。通過典故和場景描寫,展現其形象。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深厚的情誼和對學術傳承的重視。
緬想咸陽事可嗟,
楚歌哀怨思無涯。
八千子弟歸何處,
拔山力盡烏江水,
今古悠悠空浪花。
盛名傳出自皇州,一舉參差便縮頭。
月里豈無攀桂分,
獨泛短舟何限景,波濤西接洞庭秋。
農舍田頭鼓,
王孫筵上鼓。
擊鼓兮皆為鼓,
來多不似客,坐久卻垂簾。
虹收千嶂雨,潮展半江天。
詩因試客分題僻,棋為饒人下著低。
傷心盡日有啼鳥,獨步殘春空落花。
唯陪北楚三千客,多話東林十八賢。
乍當暖景飛仍慢,欲就芳叢舞更高。
鬢髯秋景兩蒼蒼,靜對茅齋一炷香。
病后身心俱澹泊,猶喜深交有支遁,時時音信到松房。
十年消息斷,空使夢煙蘿。
嵩岳幾時下,洞庭何日過。
瓶干離澗久,衲壞臥云多。
意欲相留住,游方肯舍么。
靄靄前山上,凝光滿薜蘿。
高風吹不盡,遠樹得偏多。
翠與晴云合,輕將淑氣和。
正堪流野目,朱閣意如何。
圣跡誰會得,每到亦徘徊。
一尚不可得,三從何處來。
清宵寒露滴,白晝野云隈。
應是表靈異,凡情安可猜。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而不與君同。
路自中峰上,盤回出薜蘿。
到江吳地盡,隔岸越山多。
古木叢青靄,遙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鐘磬雜笙歌。
熠熠與娟娟,池塘竹樹邊。
亂飛如拽火,成聚卻無煙。
微雨灑不滅,輕風吹欲燃。
昔時書案上,頻把作囊懸。
長空秋雨歇,睡起覺精神。
看水看山坐,無名無利身。
偈吟諸祖意,茶碾去年春。
此外誰相識,孤云到砌頻。
入門空寂寂,真個出家兒。
有行鬼不見,無心人謂癡。
古巖寒柏對,流水落花隨。
欲別一何懶,相從所恨遲。
五色毛衣比鳳雛,
深花叢里只如無。
美人買得偏憐惜,
移向金釵重幾銖。
簷雨滴更殘,思君安未安。
湘川聞不遠,道路去尋難。
吟鬢霜應蝕,禪衣雪漸寒。
倚松因獨立,一鳥下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