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千佛寺回過趵突泉暮飲張家園
濟南城南山正橫,人言山前舜所耕。崩榛衰草蔽秋色,古井深崖余昔清。
曉入南山僧住院,為訪北宋人題名。初陽穿入洞窈曲,佛龕鑿破山崢嶸。
大明湖動水云白,華不注抽煙霧表。惘然憑欄忽嘆惜,古人不與余同生。
南尋日觀諒未可,回念灤源重一經。流穿山骨軸中出,人繞瀵魁輪外行。
誰言渴馬半崖水,解作黃牛三峽聲。顯晦動靜一致耳,惜哉枉使群兒驚。
敗荷衰柳下零亂,夕陽逝雁高青冥。卻入荒園洗盞坐,旁有小泉時復鳴。
濟南城南山正橫,人言山前舜所耕。崩榛衰草蔽秋色,古井深崖余昔清。
曉入南山僧住院,為訪北宋人題名。初陽穿入洞窈曲,佛龕鑿破山崢嶸。
大明湖動水云白,華不注抽煙霧表。惘然憑欄忽嘆惜,古人不與余同生。
南尋日觀諒未可,回念灤源重一經。流穿山骨軸中出,人繞瀵魁輪外行。
誰言渴馬半崖水,解作黃牛三峽聲。顯晦動靜一致耳,惜哉枉使群兒驚。
敗荷衰柳下零亂,夕陽逝雁高青冥。卻入荒園洗盞坐,旁有小泉時復鳴。
濟南城南的山橫亙著,人們說山前是舜耕種的地方。雜亂的草木和衰敗的秋草遮蔽了秋色,古老的井和幽深的山崖還留存著往昔的清幽。清晨進入南山僧人居住的寺院,是為了尋訪北宋人的題名。初升的太陽照進幽深曲折的山洞,佛龕開鑿在崢嶸的山間。大明湖波光粼粼,水云一片潔白,華不注山在煙霧中若隱若現。我惘然地憑欄,忽然嘆息,古人不能和我生活在同一時代。向南去登日觀峰想來不太可能,回想起灤源又重新感慨一番。泉水從山骨中流淌而出,人們繞著水泉的源頭行走。誰說渴馬崖半崖的水,能發出像黃牛峽三峽那樣的聲響。事物的顯隱動靜都是一樣的,可惜啊,白白讓那些人感到驚奇。衰敗的荷花和柳樹零亂地散落在下面,夕陽下大雁飛向高遠的青天。然后我走進荒園,洗凈酒杯坐下,旁邊有小泉不時發出聲響。
千佛寺:濟南南山的寺廟。趵突泉:濟南名勝。張家園:具體不詳。
舜所耕:傳說舜曾在歷山耕種,歷山一般認為在濟南。
崩榛衰草:雜亂的草木和衰敗的秋草。
佛龕:供奉佛像的小閣子。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東北。
日觀:泰山日觀峰。
灤源:灤河源頭。
瀵魁:水泉的源頭。
渴馬:渴馬崖,在濟南西南。
黃牛:黃牛峽,在長江三峽。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在游覽濟南名勝時有感而發。當時可能是一個秋日,詩人在千佛寺、趵突泉等地游覽,看到自然景觀和歷史遺跡,引發了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游覽濟南的所見所感,抒發對歷史、人生的感慨。其特點是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相結合,情感表達深沉而豁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觀察力和情感抒發方式。
紫閣歸來鬢尚玄,朱軒遙憶宦游年。毫飛雪色三湘外,劍吐霜華百粵前。尺地東陵聊寄跡,扁舟西子暫隨緣。漫從九折誇回馭,屈指蒲輪日下傳。
金鱗飛動玉泉翻,攘攘緣爭糗餌喧。魚樂何如人意樂,飽餐秀色靜憑軒。
斗柄回旋,紫微初現,緬平一色淳清。云瑛搗盡,天寶耀華嬰。玉桂瓊林素羽,升玄御、光璨流精。泠然妙,丹黃金碧,煒燁化微星。星徽清雅宴,純風隱韻,忘相忘形。愿吾流開悟,心釋浮榮。勿念云山路隔,高著眼、莫昧靈明。如斯理,青童飛去,點破大蘭城。
一室蕭然四壁空,客懷況復雨兼風。濕沾衣服愁仍重,清到肌膚句轉工。知命肯隨時變化,甘貧宜為道污隆。夜深尚對羲皇易,應怪寒燈不耐紅。
金馬從容樂,問君何所之。客心彯若梗,親發皓如絲。舊學已孤陋,素交仍別離。執經時有問,使我復從誰。
王家有古鏡,軒氏昔鑄成。太一來護冶,玄冥與儲精。日月鐘璀璨,龜蛇助威獰。萬靈吐真水,全體洞泰清。綵奩出未半,冰片弄光晶。寶匣收不動,玉鱗聞呴聲。有身尚變化,無翼欲飛行。恍然百世后,流落汾陰城。高士觀即賞,胡僧識還驚。金鉛拭膏澤,絳碧穿屋楹。墻垣照可徹,臟腑燭能縈。涕泣念鸚鵡,悲酸逢豹生。一朝忽屏跡,六幕黯不明。狐貍遞隱現,魑魅莽縱橫。皮膚峻刮削,骨髓窮敲榜。雷風儻有作,厲虐敢紛更。嗟吾幸居山,猿鹿與我爭。嗟吾愿渡海,鮫鱷恐并迎。楊氏雀環在,張公龍劍并。因茲訪洞穴,得不振冠纓。
相彼一長須,赤腳亦無有。二梅侍側焉,豈不差勝不。
漢興歷數世,茲事竟未遑。一絕不復續,千載重慨慷。房魏輔貞觀,汗沈空流漿。開寶襲唐陋,儀儼負義方。
孰謂天遠,至誠則通。孰謂地厚,與天則同。惠我純嘏,克成大功。握圖而治,如日之中。
三百六旬了無事,七十二峰常對門。
座滿挺時髦,經明亦富豪。幾年勤用志,三日健揮毫。笑取刀牛角,相逢酒蟹螯。有名還有分,秋鶚碧云高。
連雨疏篷不耐關,脩眉如失更晴慳。越王故國無人問,艇子穿花自往還。
簳蠟為紅燭,情知不自由。細絲斜結網,爭奈眼相鉤。
上得陂陀路轉艱,陷輪推馬苦難前。風寒白日少飛鳥,地迥黃沙似漲川。結草枝梢知里堠,放牛墟落見人煙。從來天地分中外,今作通逵近百年。
姜庸曉相攜,采桑高城東。新妝競姚冶,危鬟較櫳松。袿襦無舊制,組繡有馀工。穿林逐流鶯,遵渚學驚鴻。密葉朝露晞,遠揚戾東風。日昃蠶已饑,采采不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