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行次冷泉驛
驛途仍近節,旅宿倍思家。
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
介山當驛秀,汾水繞關斜。
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賒。
驛途仍近節,旅宿倍思家。
獨夜三更月,空庭一樹花。
介山當驛秀,汾水繞關斜。
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賒。
在驛道上正臨近寒食節,旅途中投宿更倍加思念家鄉。獨自度過三更的月夜,空蕩蕩的庭院中有一樹鮮花。介山在驛站旁秀麗挺拔,汾水繞著關隘曲折流淌。自己害怕春寒的凄苦,怎么能忍受寒食禁火的漫長時光。
寒食:即寒食節,在清明前一二日,禁煙火,只吃冷食。
次:停留。
倍:更加。
介山:在今山西介休市東南,相傳春秋時介子推隱居此山,后被焚而死。
汾水:即汾河,黃河第二大支流。
賒:長、久。
此詩創作于寒食節詩人旅途之中。寒食節有禁火習俗,且是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日子,詩人在旅途中,面對異鄉的風景,自然引發了對家鄉的思念。當時詩人可能仕途不順或漂泊在外,心境孤寂落寞。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在寒食節旅途的思鄉之情。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意境清冷。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唐代詩人在羈旅題材上的創作風格。
老眼偏宜大字,白頭好映烏紗。詩不求奇聊遣興,酒但成醺也勝茶。出家元在家。野水傍邊種竹,草亭直下栽花。拙婦善供無米粥,稚子能描枯樹槎。無涯還有涯。
野處幽獨甚,千金得令威。挾云出塵網,領月到柴扉。縻足妨飏去,遮亭使學飛。至今湖上路,樹石亦光輝。
塵途長逐眾人忙,不抵齋扉一枕涼。世路巇嶇吾倦至,底須辛苦為膏粱。
西峰西向桂林西,數點晴云落照低。絕岳倚空排寶戟,斜暉轉樹繞雌蜺。錦紋零亂霞前映,翠影參差雨后迷。還似峴山詩酒客,醉來聽唱《白銅鞮》。
原田積荼堇,莆田莠驕驕。何如方寸間,濯濯敷靈苗。內顧無町畦,孰能辨肥磽。蟊賊莫我害,旱暵莫我焦。但愿保良稼,毋令崇艾蕭。
居閑得三益,詩社畢此生。君才浩無際,可畏銀河傾。孤軍犯大敵,半夜壁屢驚。
王母慶生辰,方過中秋五日。子舍文場鏖戰,想功名來逼。看看喜德捷音傳,果信名登桂籍。行拜君恩爵賞,壽萱堂永錫。
春來觸處花成綺,春去可憐花委地。催耕布谷彊知時,去國杜鵑空有淚。雙魚不見人千里,落絮牽愁和夢起。芭蕉多事惹東風,故作雨聲驚客耳。
大庾嶺頭,高安灘頭。下盡手腳,結盡冤讎。個事何曾得徹頭,禍在源頭。
垂老從亡者,知為舉世非。諸公胡不棄,異趣或同歸。好亂猶難止,當仁孰見機。沈思言外旨,相感入精微。
素質鮮明絕點塵,冰輪高照轉精神。叢叢皓彩如羅綺,個樣誠堪示染人。
冰壺玉尺迥無儔,清切持衡照九流。吏部文章懸北斗,史公留滯暫南周。天階蓂莢千秋鏡,幕府芙蓉八詠樓。圣主祈年頒瑞后,新恩定向舊人求。
郁郁城東門,盈盈桃與李。抽條仲春月,秾艷若羅綺。軒車競采掇,日暮未言止。如何秋風生,搖落自茲始。寄語青樓倡,盛顏難久恃。
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燒高燭照紅妝。
渠本仙家物,胡為久不安?強行時拓翼,攲立欲遺丹。誰藥相如渴,獨憐范叔寒。一鳴雖確確,猶自徹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