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農七首
田連阡陌畝南東,鋤雨耕云處處同。只為相馴歡笑語,翕然繪出太平風。
時當春季識農忙,笠影婆娑趁夕陽。偏是老人知歲稔,占晴占雨半荒唐。
昨夜沾濡雨一犁,春融袯襫又涂泥。朝來試向東郊望,人跡依稀遍曉堤。
曾從郊外去迎春,又看東皋播種人。雖際太平農事樂,誰知顆粒總艱辛。
好是和風旭日時,分明畫出大田詩。愿將粉本陳丹陛,當日豳風想見之。
三春休說日遲遲,有鳥催耕恐失時。欲報西成且東作,農歌半是賽神詩。
每從耕鑿識民情,依戀家山課雨晴。他日長安西望處,可能回首憶躬耕。
田連阡陌畝南東,鋤雨耕云處處同。只為相馴歡笑語,翕然繪出太平風。
時當春季識農忙,笠影婆娑趁夕陽。偏是老人知歲稔,占晴占雨半荒唐。
昨夜沾濡雨一犁,春融袯襫又涂泥。朝來試向東郊望,人跡依稀遍曉堤。
曾從郊外去迎春,又看東皋播種人。雖際太平農事樂,誰知顆粒總艱辛。
好是和風旭日時,分明畫出大田詩。愿將粉本陳丹陛,當日豳風想見之。
三春休說日遲遲,有鳥催耕恐失時。欲報西成且東作,農歌半是賽神詩。
每從耕鑿識民情,依戀家山課雨晴。他日長安西望處,可能回首憶躬耕。
田地在東南方向相連成片,人們在田間冒著風雨辛勤耕種,各地都是如此。只因為大家相處融洽歡聲笑語,和諧地繪出了太平的景象。正值春季,能體會到農民的繁忙,戴著斗笠的身影在夕陽下搖曳。偏偏是老人知曉年成好壞,預測天晴下雨的說法有些荒唐。昨夜下了一場透雨,春天里農民穿著蓑衣又在泥里勞作。早晨起來試著望向東郊,清晨的堤壩上到處都是人的蹤跡。曾經到郊外去迎接春天,又看到東邊田野里播種的人。雖然身處太平盛世農事讓人快樂,但誰知道每一粒糧食都飽含艱辛。在風和日麗的時候,這分明就是一幅田園詩畫。希望把這美好的畫卷呈給朝廷,就像當年《豳風》所描繪的情景。不要說春天日子過得慢,有鳥兒催促耕種怕錯過時節。為了秋天的豐收而在春天勞作,農歌有一半是祭祀神靈的歌。常常從耕種中了解民情,留戀家鄉關注著天氣晴雨。以后在長安向西遠望時,能不能回首回憶起親自耕種的時光。
阡陌:田間小路。南北方向叫阡,東西方向叫陌。
鋤雨耕云:指在風雨中耕種。
翕然:和諧一致的樣子。
袯襫:蓑衣一類的防雨衣具。
東皋:東邊的田野。
粉本:畫稿,這里指描繪的田園景象。
丹陛:宮殿的臺階,借指朝廷。
豳風:《詩經》中的一部分,多寫農事。
西成:指秋天的收成。
東作:指春天的農事。
耕鑿:泛指耕種。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身處太平盛世,深入民間體驗農事生活后所作。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詩人看到農民的辛勤勞作,感受到田園生活的寧靜與美好,從而寫下這組詩來表達對農民和田園生活的情感。
這組詩主旨是描繪田園農事和農民生活,展現太平盛世下的農耕景象。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質樸、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詩人對農事的關注。
由來風鑒擅陰陽,
墳美千松卜地昌。
龍脈鑿殘真氣絕,
紅橋流水感蒼涼。
君不見杜老死去傲九天,肯顧帑臭下山川。
問予何事知其然,此世此老無姻緣。
平生志愿得酒眠,暫時去作酒中仙。
況今仙侶瓊琚連,瑤池醉倒阿母前。
一瞬人間億萬年,泰山為塵海作田。
何處更復有山川,鳳凰五色歌云煙。
三川何人莫浪傳,汝曹虱腦真可憐。
華清有夢亦狂顛,夜闌秉燭仍悁悁。
君不見狄郎志尚冰玉堅,獨聞此老近作佳城篇。
嚴裝候晨發,仆御戒修途。我友遠行邁,駕言適舊都。
舊都勿久滯,祇役在誕敷。馀封帶灊霍,高澨出淮徐。
左顧洪河流,右瞻陵廟紆。曠望極原野,白露殞平蕪。
山川邈悠哉,荏苒歲華徂。豈不念離析,王事有馳驅。
登車遵大路,執手城南隅。愧彼雙黃鵠,奮翅淩高衢。
誓當復早旋,要盟恐常虛。風霜厲南陸,慎爾千金軀。
弱齡誦書史,即慕黃與羲。謂由畫象理,便可契希夷。
如何三叔世,法令日繁滋。皇風久云歇,貞度亦已隳。
昔與子同舍,始識金科詞。雖則太平術,無乃德義虧。
勿喜軫余念,欽哉慎爾規。銜章緝往憲,執獄噬前疑。
愿子崇明德,蒼乳有遺譏。
誰擘珊瑚樹,枝枝出海云。
爐錘真宰在,圖畫鬼工分。
白水開虛照,青山設閒文。
所悲搖落近,倚杖及斜曛。
密蘊羅文細,
明含玉色清。
冰盤時薦美,
刀惹斷絲輕。
空庭微雨濕吟魂,海燕雙飛晝掩門。
綺棟初營新壘樣,玳梁猶識舊巢痕。
愁生江北垂楊岸,夢繞遼西落葉村。
日向名園覽花事,故關鄉思更何論。
憶昔山中居,朝莫惟脫粟。
何以居之安,賴此猗猗綠。
一朝顧舍去,夢寐勞心目。
今晨忽在眼,如客得歸宿。
石上看日落,赤盆爛詭暉。檐前撫冰柱,白玉大十圍。
著屐草際路,荷杖林中扉。露下鵲初警,月明僧正歸。
天風剪鮫綃,瀑掛織玉機。銀漢水氣涼,暑月侵我衣。
想像鳳鸞舞,鵝笙吹翠微。仙童化青鳥,飄然云際飛。
春眠未覺,催醒有鶯兒。梅妝靚,蓮鉤窄,出簾幄,數花枝。招得檀奴至。向花下,鋪茵席。瑤漿飲,朱顏醉,暈胭脂。
轉瞬端陽,五彩長生縷,親綰朱絲。向湖亭憑檻,冷翠襲冰肌。蘭槳輕移。蕩荷池。
又梧桐落,木樨放,看牛女,會佳期。霓羽譜,蟾宮曲,玉參差。試吹之。還把金籠蟀,與郎戲,斗雄雌。
冬夜永,圍壚坐,漏遲遲。翻得牙牌,新譜輸贏事。只賭瓊卮。制春燈謎語,爭勝上元時。小婢先知。
富貴如將智力求,
仲尼年少合封侯。
世人不解青天意,
空使身心半夜愁。
相傳楊舍本荒丘,
鎮以人名戶口稠。
墓葬水濱清可鑒,
摩挲碑碣足千秋。
兩年云水拚鳩杖,萬里煙霞在指頭。盡道壺公能作怪,長疑此老久閑休。蓬萊不省真誰見,造物如斯總秘留。久雨掩人逢一霽,乾坤何處著雙眸。
出門回首便臨頭,萬玉中天翠欲流。此老英華元自別,生民日用不知求。群形散散終還聚,一脈沈沈遠漸浮。古鎮峽圍村九十,異香清結信何由。
深如南海厚羅浮,此氣停儲幾百秋。不與乖崖爭華岳,懶尋關尹問青牛。薪鋪一路看燃火,律轉三陽驗發抽。底事精光常浸潤,不聞宣父降尼丘。
常須催促向羅浮,白首何人念此游。瑞藥靈苗堪備蓄,玉壺云液細封留。雙藜不謝飛云頂,一枕還尋見日樓。試候赤龍騰巨海,光芒那只在南州。
岷峨一脈走南離,大庾回旋有此奇。地設天留空甲子,云蒸霧擁到今時。畫難著筆端何語,眼總如星可盡窺。回首鐵橋忘舊路,秋光無限只題詩。
天然骨骼本孤高,耿介心情懷節操。
數載驅馳耽客況,畢生懷抱托離騷。
功名竟為儒冠誤,生計都從鐵硯叨。
剩有一編遺稿在,不隨歲月去滔滔。
大茂甲子峰,沖融秀氣鐘。
一官秦執法,五禮漢司農。
經學傳韋相,才名表李邕。
陵今稱下馬,人拜若堂封。
行行循歸路,靡靡秋已夕。遙遙望白云,露凄暄風息。
一形似有制,萬花相尋繹。江山豈不險,自古嘆行役。
息駕歸閒居,梅柳夾門植。曲肱豈傷沖,披褐欣自得。
時還讀我書,弱子戲我側。提壺接賓侶,抗言談在昔。
林園無俗情,云鶴有奇翼。孰敢慕甘肥,素襟不可易。
形跡滯江山,僶俛四十年。天地長不沒,聊且憑化遷。
榮華誠足貴,于我若浮煙。即日棄其官,守拙歸園田。
白日掩荊扉,藥石有馀閑。嘯傲東軒下,徘徊丘壟間。
青松夾路生,紛紛飛鳥還。人道每如茲,此行誰使然。
世俗久相欺,任真無所先。何必升華嵩,一盼周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