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何立可李茂欽訃二首 其一
初聞邊報暗吞聲,想見登譙與虜爭。
世俗今猶疑許遠,君王元未識真卿。
傷心百口同臨穴,極目孤城絕救兵。
多少虎臣提將印,誰知戰死是書生。
初聞邊報暗吞聲,想見登譙與虜爭。
世俗今猶疑許遠,君王元未識真卿。
傷心百口同臨穴,極目孤城絕救兵。
多少虎臣提將印,誰知戰死是書生。
剛聽到邊境的戰報時我默默吞聲悲泣,能想象出你登上譙樓與敵人抗爭的場景。如今世俗之人還像懷疑許遠那樣懷疑你,君王原本就沒能識別你這像顏真卿一樣的忠臣。令人傷心的是你全家百口一同面臨死亡,極目望去那孤城已斷絕了救兵。有多少武將手握將印,誰能知道戰死的竟是你這樣的書生。
邊報:邊境傳來的戰報。
譙:譙樓,城門上的瞭望樓。
許遠:唐代安史之亂時與張巡一起堅守睢陽的官員,曾遭人懷疑。
真卿:顏真卿,唐代忠臣,剛正不阿。
百口:指全家。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邊境戰事頻繁,可能處于外敵入侵的動蕩時期。何立可、李茂欽作為書生投身戰斗并戰死,詩人聽聞后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頌何立可、李茂欽等書生的英勇犧牲,批判了世俗的偏見和君王的不明。其特點是情感強烈,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人們對忠義之士的敬重。
阿房但遺基,銅爵亦飄瓦。
茲宮制何朝,棟宇妙天下。
溪山最清絕,畫手不可寫。
于今黍離離,客過淚如灑。
廼知營宮殿,徒以業力假。
起滅猶浮漚,聚散齊一馬。
如何世間士,天運欲持把。
此理貫古今,宜有知之者。
鏗然一葉已驚秋,況復紛紛巧見投。
振槁不禁風淅淅,催寒長共雨颼颼。
洞庭波起初微脫,云夢霜髙浩不收。
舞砌穿帷不須掃,蕭騷從伴逐臣愁。
湯湯淮泗濱,實為至人居。至人骨已冷,靈響初不渝。
巍然窣堵波,金碧耀云衢。突兀三百尺,勢欲凌霄虛。
乃知天人師,宜有神明扶。憶昔歲乙未,奉親由此途。
開關瞻晬容,端相不可誣。清秋日當午,為現摩尼珠。
蟬聮寶鐸間,懸綴如流蘇。萬目共瞻睹,稚耋驩驚呼。
重來念舊事,感嘆涕澘如。再拜禮雙足,如師真丈夫。
此身墮江湖,恍若在清夢。
夢中亦何為,思古亦長慟。
心馳關塞遠,目與飛鴻送。
賈客不知愁,凄然笛三弄。
吳兒便操舟,衣服皆楚制。
出沒波濤中,端如履平地。
江湖渺千里,鼓柁等游戲。
臨深詎保身,涉險惟射利。
天風難與期,飄驟出非意。
傾覆瞬息間,永為魚鼈餌。
愿言戒畏涂,巧手不可恃。
道人妙彈琴,能作醉翁操。
人亡琴亦亡,頗為識者悼。
草堂玉澗邊,蕪沒已秋草。
穗帳鶴驚空,藥杵香余搗。
竹光浄如洗,桂子寒不掃。
松風肅泠泠,猶想琴聲好。
浮云不成雨,晶晶行晴晝。
朝蔽扶桑暾,夜掩長河宿。
回??一掃除,戢戢見遠岫。
青天與白日,四顧喜瞻搆。
愿乘六氣辯,撫手磨宇宙。
冷然御風行,平昔笑御寇。
聞說王門久曳裾,余皇曾奉數行書。
柯山倥傯難為客,海岸蕭條且屏居。
侯喜不應操耒具,井丹寧肯食蔥菹。
扁舟過我非難事,百結心旌待子舒。
結廬寂無車馬喧,雀羅可設深扃門。北窗一枕半成夢,剝啄叩戶驚心魂。
故人見過適我愿,相與攜手游山樊。春風桃李已零落,孟夏草木行滋繁。
下瓢共酌陸子井,策杖更步公垂園。山肴野蔌助清賞,此心非子將誰論。
人生聚散如露電,訪舊嘆息無多存。區區得失何足較,瑟僴但期終不諼。
嗟予夙昔志四海,遠游欲學飛鴻軒。南征曾上帝子閣,暮雨朝云相吐吞。
西山積翠多爽氣,大江縈練方東奔。十年回首如夢到,舊事今復聞公言。
邇來百念已灰冷,但愿痛飲窮朝昏。新交漸鮮俗緣久,省要更覺情懷敦。
山中蕙帳不落寞,無復怨鶴啼驚猿。平生有意師老氏,以退為進卑為尊。
致君澤物付公等,我乃送老溪前村。置之此事勿復道,且須吸盡黃金罇。
山崦溪灣三四家,竹籬茅舍暮煙斜。
仙村自種田田玉,梅徑疑開處處花。
近渚冰銷迷浴鷺,遠村煙暝數棲鴉。
年年值雪長為客,對此凄然感歲華。
九霄飛下白云章,寵假琳宮許退藏。
夢得固難之播水,汲生安敢薄淮陽。
寧隨雞鶩同爭食,自喜芝蘭保獨芳。
苕霅西山猶好在,扁舟從此釣滄浪。
愛菊如淵明,憑欄惜花晏。
朝來有開意,嫩蘂肥欲綻。
愿承玉露漙,一吐金英粲。
臨風嗅馨香,為爾發三嘆。
異論相矛盾,儒墨竟誰是。
仲尼雖大圣,寧免叔孫毀。
得酒當痛飲,忘形相汝爾。
采芝白云中,愿學園與綺。
江城飄泊久,幽徑綠寒莎。
嘆息青春暮,悲傷白髪多。
蒼生端若此,狂寇竟如何。
更起乘桴興,滄洲萬里波。
回首宣城一夢間,黃公壚畔記前歡。
故交十載窮空谷,得路三人到廣寒。
韓愈應須拜東野,鐘儀未必困南冠。
平津晚佩黃金印,穏步青云興始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