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 送徐健庵編修入都
壓波橋外同仙鵲。記醉別、杉青北。
隔年扶屐到花溪。正是收燈春夕。
東城書屋,雪中徑悄,點點寒梅白。
蔣陵秋雨飛帆席。便問我、荷衣客。
平明相送玉階行,檢點舊分雙筆。
到時應見,宮眉紫袖,把一縷、紅絲量日。
壓波橋外同仙鵲。記醉別、杉青北。
隔年扶屐到花溪。正是收燈春夕。
東城書屋,雪中徑悄,點點寒梅白。
蔣陵秋雨飛帆席。便問我、荷衣客。
平明相送玉階行,檢點舊分雙筆。
到時應見,宮眉紫袖,把一縷、紅絲量日。
在壓波橋外與友人如同仙鵲般相聚。還記得在杉青閘以北醉中分別。隔年我拄著木屐來到花溪,正是收燈的春夜。東城的書屋,雪后的小徑悄然無聲,點點寒梅潔白如雪。友人乘船如在蔣陵秋雨中遠去,還問起我這身著荷衣的隱者。清晨我在玉階旁相送,仔細查看舊時分別時贈別的雙筆。友人到京城時,應能見到宮中的美人,她們用一縷紅絲來計算時日。
御街行:詞牌名。
編修:官名。
壓波橋:橋名。
仙鵲:比喻友人。
杉青:地名,在今浙江嘉興。
扶屐:拄著木屐。
收燈:指正月十八日收燈節。
蔣陵:即鐘山,在今江蘇南京。
荷衣客:指自己,有隱居之意。
玉階:宮殿的臺階。
宮眉紫袖:指宮中女子。
紅絲量日:古代用紅絲來計算時間。
徐健庵編修要入京任職,作者與之分別,在送別時寫下此詞。當時社會處于相對穩定時期,文人之間的交往頻繁,送別友人也是常見之事,作者通過此詞表達對友人的情誼。
這首詞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虛實結合的寫法增添了藝術感染力。在文學史上展現了當時文人送別詞的創作風格和情感表達。
寶瑟和琴韻,靈妃應樂章。
依稀聞促柱,仿佛夢新妝。
波外聲初發,風前曲正長。
凄清和萬籟,斷續繞三湘。
轉覺云山迥,空懷杜若芳。
誠能傳此意,雅奏在宮商。
心與青春背,新年亦掩扉。
漸窮無相學,惟避不材譏。
積病攻難愈,銜恩報轉微。
定知書課日,優詔許辭歸。
桂嶺千崖斷,湘流一派通。
長沙今賈傅,東海舊于公。
章甫經殊俗,離騷繼雅風。
金閨文作字,玉匣氣成虹。
翰墨時招侶,丹青夙在公。
主恩留左掖,人望積南宮。
巧拙循名異,浮沉顧位同。
九遷歸上略,三已契愚衷。
責謝庭中吏,悲寬塞上翁。
楚材欣有適,燕石愧無功。
山曉重嵐外,林春苦霧中。
雪花翻海鶴,波影倒江楓。
去劄頻逢信,回帆早掛空。
避賢方有日,非敢愛微躬。
西汜馳暉過,東園別路長。
歲華唯隴柏,春事罷公桑。
龜兆開泉戶,禽巢閉畫梁。
更聞哀禮過,明詔制心喪。
更勞今日春風至,枯樹無枝可寄花。
覽鏡唯看飄亂發,臨風誰為駐浮槎。
扶起離披菊,霜輕喜重開。
醉中驚老去,笑里覺愁來。
月送人無盡,風吹浪不回。
感時將有寄,詩思澀難裁。
幾年江海煙霞,
乘醉一到京華。
已覺不嫌羊酪,
各在蕓臺閣里,
煩君日日登車。
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作解之功,樂惟有年。
云輧戾止,灑霧飄煙。
惟馨展禮,爰列豆籩。
玉樹歌終王氣收,
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興亡事,
一任斜陽伴客愁。
整駕升車望寥廓,垂陰薦祉蕩昏氛。
饗時靈貺僾如在,跪拜臨壇結空想,年年應節候油云。
蒼蒼五老霧中壇,
杳杳三山洞里官。
手護昆侖象牙簡,
漸恨流年筋力少,
惟思露冕事星冠。
酒禮慚先祭,刑書已曠官。
詔馳黃紙速,身在絳紗安。
圣位登堂靜,生徒跪席寒。
庭槐暫搖落,幸為入春看。
宮前石馬對中峰,
云里金鋪閉幾重。
不見露盤迎曉日,
唯聞木斧扣寒松。
唯有貧兼病,能令親愛疏。
歲時供放逐,身世付空虛。
脛弱秋添絮,頭風曉廢梳。
波瀾喧眾口,藜藿靜吾廬。
喪馬思開卦,占鸮懶發書。
十年江海隔,離恨子知予。
運籌時所貴,前席禮偏深。
羸駕歸貧宅,欹冠出禁林。
鳳巢方得地,牛喘最關心。
雅望期三入,東山未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