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波二首
竹簟生微涼,北窗臥不起。
呼僮下筠簾,猶帶湘江水。
簾箔何空明,差勝側理紙。
只愁燕誤飛,剪取西江水。
竹簟生微涼,北窗臥不起。
呼僮下筠簾,猶帶湘江水。
簾箔何空明,差勝側理紙。
只愁燕誤飛,剪取西江水。
竹席帶來微微涼意,我在北窗下躺著不想起身。呼喚書童放下竹簾,那竹簾仿佛還帶著湘江水的氣息。竹簾多么空明透亮,比側理紙還要好。只擔心燕子會誤飛進去,真希望能剪來西江水來隔開。
竹簟:竹席。
筠簾:竹簾。
簾箔:簾子。
側理紙:一種紙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夏日的一個閑適時刻,于室內看到竹簾等景象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夏日的閑適生活。其突出特點是語言清新,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詩人細膩的生活感受和獨特的審美。
虛檐迸玉鳴,入夜轉分明。風響不相似,雨聲無此清。倚窗情不倦,撥火耳須傾。想是梅花落,梅花落更輕。
慶歷名臣余諫議,堂堂正論出清班。一封霜簡晨趨闕,萬點風旗夜度關。遺廟丹青近韶石,故家文獻盛閩山。錦袍紫橐光相射,猶似當年上國還。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呼兒爨金鼎,馀馥延幽遐。滌慮發真照,還源蕩昏邪。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丘園投老謝麾招,相與無非莫逆交。破屋帶花紅掩陋,矮墻圍柳翠添高。日明窗戶蟏蛸網,風動蘭苕翡翠巢。人境清幽塵事少,詩成元不費甄陶。可人密邇若難招,俗士紛然每易交。流水樹圍三面闊,遠山云放一頭高。坐呼赤腳澆新圃,臥看烏衣葺舊巢。衰白太平當自賀,試聽工部詠陳陶。
郎行不用苦悲辛,久別心知萬事親。看取江邊垂柳樹,最先零落最多春。
燈殘孤館獨醒醒,斷雁那堪此際聽。老去情懷渾似水,年來蹤跡尚如萍。一天霜月飛何處,千里關山想寧馨。料得豪家無此況,酣歌清夜對娉婷。
十年稱病客,系楫在樓船。澌下波方溜,風鳴水正懸。青山高臥里,白發壯游前。起色聊相假,終慚傲吏賢。
日日長松下,清醪趁冷泉。微風騎竹末,紅葉坐人肩。此是空山事,長攜瘴海邊。勞君披石罅,覓我舊詩箋。
窗下兀兀坐,人閑事事疏。亂山看過畫,堆案讀殘書。細雨銜杯后,微風隱幾余。不勞漁父問,方寸已空虛。
麓堂詩例起年年,八十五回秋月圓。海上衣冠今洛社,壺中日月自堯天。煙霄未遠三山路,錦繡難追十客筵。試向騷壇論晚節,此情端合為公偏。
三峽上游煙水,四川極險關山。滿市笙歌晝永,漫山桃李春閑。處處賞心宜主,公來詩眼偏明。掃千軍有筆陣,可一日無酒兵。百千年陣磧在,六七月雪流來。文筆手巾南向,白鹽赤甲東回。嗟此地得何晚,見孤芳陋群妍。小試鳳樓工巧,終圖麟閣風煙。
三年原不下胡床,飲盡山光與水光。莫把渠儂作官看,此身便是賀知章。
燭花半作紫芝開,詩興頻遭白雨催。只有睡時愁可遣,春愁又向夢中來。
萬里無人幕。澹蒙天、非青非黑,冰輪挺卓。四簇群山凍鐵峙,百樹團幽路陌。路燈下、伊誰如削?欲曉泠風吹玉露,聽一蛙自鼓自起落。問汝月,寒亦莫?回頭歷歷都如昨。甚平江、溪光瀉玉,藍嵐浸魄。畢竟不關君家事,去便輕輕忘卻。更不記、槐檐壞鐸。故地非遙陰陽隔,剩孤魂倚柏長嗟度。月與人,兩寂寞。
投林倦鳥暮知還,傍水人家戶半關。煙柳露荷搖動處,岸花檣燕送留間。依稀似識城頭鶴,仿佛曾游海上山。張翰有靈應笑問,東歸今見一人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