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別令狐補闕
惜別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那修直諫草,更賦贈行詩。
錦段知無報,青萍肯見疑。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警露鶴辭侶,吸風蟬抱枝。
彈冠如不問,又到掃門時。
惜別夏仍半,回途秋已期。
那修直諫草,更賦贈行詩。
錦段知無報,青萍肯見疑。
人生有通塞,公等系安危。
警露鶴辭侶,吸風蟬抱枝。
彈冠如不問,又到掃門時。
可惜在夏日過半時分別,返程時秋天已經來臨。哪有時間撰寫直諫的奏稿,還要再作贈別的詩篇。我知道您的美意我無法回報,我這赤誠之心怎會被您猜疑。人生有順利和困厄,你們這些人關系著國家安危。像警覺露寒的鶴辭別伴侶,像吸風的蟬抱住樹枝。如果不關心仕途進取,又到了上門求仕的時候。
酬別:以詩文酬答告別。令狐補闕:令狐是姓,補闕為官名。
修:撰寫。直諫草:向皇帝直言進諫的奏稿。
錦段:錦緞,這里比喻令狐補闕的贈詩。
青萍:劍名,這里比喻自己的忠心。
通塞:順利和困厄。
警露鶴:傳說鶴性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聲,鶴因驚而高鳴,故云警露鶴。
彈冠:指出來做官。
掃門:指求謁權貴。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詩人與令狐補闕分別,可能處于人生的某個階段,對仕途和人生有了一定的感悟,同時也關注著國家的局勢。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惜別之情,感慨人生起伏,強調友人在國家中的重要性。其特點是情感豐富,意象運用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的思想和情感。
國鳥尚含天樂轉,寒風猶帶御衣香。為報碧潭明月夜,會須留賞待君王。
云白江寒雪未消,歸人初發望仙橋。船頭凍酒驚浮蟻,劍底春衣憶解貂。湖雨暗沾徐稚榻,山云長隔綵鸞簫。喜聞仲氏林居好,舊隱何時許見招。
峨峨紅粉妝,冉冉出清滓。風來忽倒垂,照見新蓮子。
清華玉署近天居,入直承明廿載馀。正睹臺星明水鏡,忽傳卿月暗蟾蜍。沙堤竟屈三公步,藜閣空藏萬卷書。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魚。
歡欲見蓮時,移湖安屋里。芙蓉繞床生,眠臥抱蓮子。
擺脫人間名利韁,湖山深處事韜藏。要知晦里真消息,養取靈臺一點光。
雜佩交衡薄,明珠解漢濱。靈脩嗟獨處,誠素未見申。拾翠嬉游女,采芳期遠人。微吟感予棄,從倚托和神。
帝里逢春柳可攀,黃塵千丈拂衣還。一官莫道是何物,萬事不如歸故山。黃菊喜迎高士醉,白鷗今傍主人閒。木蘭陂上應相待,釣艇夷猶水一灣。
流亂輕絲不自持,依依最是嫩條時。春來幾日猶無力,葉葉吹開未作眉。
可憐團扇家家,家珍并數君知否。京塵夢跡,十年堪記,來時癸丑。三絕成名,萬回經眼,幾人低首。更蕭齋一本,師門再嘆,比靈運,人都后。何處江山如此,盡迷離乍無還有。煙中渴墨,雨中枯管,任人妍丑。千疊愁心,許多綿渺,只容皴皺。似圖中訴我,縈思舊事,又經重九。
九日龍山霜露凝,龍川九日氣如烝。偶逢閏月還重九,酒熟風高喜不勝。獲罪清時世共憎,龍川父老尚相尋。直須便作鄉關看,莫起天涯萬里心。客主俱年六十馀,紫萸黃菊映霜須。山深瘴重多寒勢,老大須將酒自扶。尉佗城下兩重陽,白酒黃雞意自長。卯飲下床虛已散,老年不似少年忙。
行囊蕭索總塵埃,花柳參差是處開。賴有平生豪興在,從教春色惱人來。
白日黃流漲渭城,三更風緊盡成冰。莫言此物渾無用,曾向滹沱渡漢兵。
帆駛下鹽艘,曉風喧客舟。一篙點水過,錯認是輕鷗。
四海繁華一蜀都,君王謀帥意渠渠。百城赤子煩摩撫,一代長材獲展舒。玉壘倚空充屏翰,鐵衣如洗護儲胥。褲靴帕首郊迎處,想見旌麾入境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