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施愚山
才名久已動中原,歸臥東山道更尊。
座上何人爭刻燭,花間無日不開尊。
春陰疊嶂云生戶,水滿雙溪舫到門。
謝氏芝蘭今正發,鸞書應自下江村。
才名久已動中原,歸臥東山道更尊。
座上何人爭刻燭,花間無日不開尊。
春陰疊嶂云生戶,水滿雙溪舫到門。
謝氏芝蘭今正發,鸞書應自下江村。
你的才名早就震動中原,歸居東山后品德聲望更受尊崇。座中無人爭搶著限時賦詩,在花叢間沒有一天不舉杯暢飲。春天陰云籠罩著重疊的山巒,云霧好似從門戶生出;雙溪漲滿了水,小船能直接劃到門前。謝家的優秀子弟如今正茁壯成長,朝廷的詔書應該會下達到這江邊村落。
施愚山:施閏章,號愚山,清初著名詩人。
東山:東晉謝安曾隱居東山,后常以“東山”指隱居之地。
刻燭:南齊竟陵王蕭子良曾讓文人限時作詩,刻燭計時,后用“刻燭”形容詩才敏捷。
開尊:舉杯飲酒。
謝氏芝蘭:典出《世說新語》,比喻優秀子弟。
鸞書:指詔書。
施愚山在當時文壇頗具聲名,后曾隱居。此詩作者可能是在施愚山隱居期間創作,表達對他的敬仰與關注,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應是在施愚山隱居東山之時,當時社會處于清初,文學創作氛圍較為活躍。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施愚山的才名與品德,描繪其隱居生活的閑適高雅。特點是用典自然,意境優美。在文學史上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相互推崇和交流,反映了清初的文學風氣。
清修二師持遠徒,麻衣草座深山居。 心如蓮花不著水,身似孤云行太虛。 記得茅堂明月夕,同汲寒泉煮白石。 多年不見擬相尋,秋風落葉迷行跡。
小人必樹黨,勢利相因依。 勢成乃翕合,勢去還暌離。 君子貴獨立,中心存不欺。 榮華羞附麗,衰謝罔棄遺。 君子與小人,於此常見之。 君子誠可守,小人足堪嗤。 君不見媚春野卉億萬數,花欄映發如有期。 一朝霜風肆凌厲,傍睨不復相扶持。 澗底喬松過百尺,干宵直上無附枝。 黛色不為時所變,澹然自有歲寒姿。
群山帶雨陰云重,滄海連天水氣昏。 遙想真人乘鐵舸,往來三島鬼神奔。
挐舟到山寺,詩句偶緣情。山自錫無后,寺因泉有名。
樓陰回夕景,樹色向冬榮。就水別茶味,全勝它處烹。
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
一枕羲皇穩臥身,饑驅頻逐五溪人。碧蘿深處啼山鬼,銅鼓聲中賽水神。
對鏡始驚須發改,銜杯方覺友朋真。故園此日花無賴,掃徑應添幾許塵。
籬邊風味酒邊身,澹泊襟懷磊落人。耐冷為傳青女信,含羞疑遇紫姑神。
菊天歲月閑中適,槐國功名夢里真。敝褐不堪重抖擻,尚留京洛舊緇塵。
柴桑原是宰官身,護惜名花勝美人。洛浦無媒空入夢,巫山有女孰傳神。
從來艷質皆成幻,似此孤芳始覺真。他日籬東重把酒,不辭沉醉臥香塵。
邊吏爭迎綰綬身,乞詩蠻女識官人。花圍虎旅三千士,墨灑龍賓十二神。
案牘雖勞形轉逸,旌旄暫假秩應真。秋華采遍還征實,僚佐誰堪步后塵。
頻年席帽未離身,且向江湖作散人。采藥何時尋石友,買山無力恨錢神。
休疑阮籍狂如舊,自信嵇康懶是真。但得花前終日醉,晨炊忘卻甑生塵。
夢里生涯醉里身,眼前多少看花人。但求異植夸儕偶,竟指妖姿詫鬼神。
石尉園林終是假,陶家門戶孰能真。何如載向觀風舫,少許清芬已出塵。
扁舟共載倦游身,情話欣逢舊主人。折得寒花傳驛使,沽來濁酒酹江神。
鶴雖善病聲偏壯,虎到能癡性自真。酬唱頓忘行役困,天涯何處是紅塵。
前身應是此花身,到處先逢送酒人。開向霜天還倔強,移來月地倍精神。
英餐楚澤情非俗,秀擷陶籬句始真。三徑莫嫌顏色淡,胸懷原不染纖塵。
病骨支離客里身,誰知花更瘦于人。投來縞纻交難淡,寫出風霜筆有神。
節以晚香成逸品,學從老圃見天真。漫疑蔣徑輸陶徑,得伴羊求便絕塵。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