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陵二首
鐘嶠煙霄里,高陵氣象中。衣冠游鳳輦,寢廟泣烏弓。萬國尊寅正,千官走肅雍。翠華何處想,縹緲五云東。
雨露橋山在,風煙隧道通。三元茲旦始,合敬百工同。王氣參天外,威靈儼殿中。新軍增羽衛,千載護巃嵷。
鐘嶠煙霄里,高陵氣象中。衣冠游鳳輦,寢廟泣烏弓。萬國尊寅正,千官走肅雍。翠華何處想,縹緲五云東。
雨露橋山在,風煙隧道通。三元茲旦始,合敬百工同。王氣參天外,威靈儼殿中。新軍增羽衛,千載護巃嵷。
鐘嶠高聳在煙霄之中,高陵處于非凡氣象里。帝王的衣冠隨鳳輦出行,陵寢宗廟前人們對著烏弓而泣。天下萬國尊崇正月,眾多官員恭敬奔走。那皇帝的儀仗翠華該在何處想象呢,大概在縹緲五云之東。橋山留存著帝王恩澤,隧道中風煙相通。一年之始的三元節從這天開始,百官一同致以敬意。帝王之氣直上天外,威嚴神靈儼然在殿中。新增加了羽林軍護衛,千年守護著這高陵。
鐘嶠:山名。煙霄:云霄。
高陵:帝王陵墓。
衣冠:指帝王的衣冠。鳳輦:帝王的車駕。
寢廟:帝王陵墓的宮殿。烏弓:指帝王用過的弓。
萬國:天下各國。寅正:指正月。
千官:眾多官員。肅雍:恭敬和順。
翠華:皇帝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
橋山:傳說黃帝葬于橋山,后泛指帝王陵墓。
隧道:墓道。
三元:指正月初一。
王氣:帝王之氣。
威靈:神靈的威嚴。
羽衛:帝王的禁衛軍。
巃嵷:山勢高峻的樣子,這里指陵墓。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前往帝王陵墓祭祀之時。當時社會尊崇皇家,祭祀帝王陵墓是重要的儀式活動。作者在參與祭祀過程中,面對莊嚴肅穆的陵墓和盛大的祭祀場面,有感而發創作此詩,以表達對帝王的敬意和對皇家威嚴的感受。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祭祀帝王陵墓的場景,展現皇家的威嚴和莊重。其突出特點是語言典雅、意境宏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對于研究當時的祭祀文化和人們對皇家的尊崇觀念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長松過雨碧蕭森,涼籟吹香滿素襟。泉落空潭秋灑灑,云生虛室晝陰陰。塵埃書劍千山路,風雨江湖萬里心。客散衡門更清絕,明朝誰聽紫瓊琴。
每月支糧萬石鈞,日支羊肉六千斤。御廚請給葡萄酒,別賜天鵝與野麇。
一段春愁雨帶來,空令懷古更徘徊。深宮不與閑人到,枝上年年生綠苔。
庭下秋棠開紫綿,映風含雨凈娟娟。羽人自解丹丘術,種得花來亦是仙。
新松□綠草,古柏翳黃沙。佩珂客驚鳥,綺羅人間花。蹙塵南北馬,碾石去來車。川晚悲風動,墳前碎紙斜。
一壺天窄,愛牙簽小樣,輕輕挑起。不比石家干棗塞,不比藥廚阿魏。搗麝塵凝,蘸螺紋印,酥入頭漿里。蘭熏異種,嗅來嫌帶村氣。移自大小金花,藍紅雙套,八寶前朝制。洛下清吟間擁候,酸要儒生同味。茜錦紉囊,荷錢貯碟,過飲還防嚏。非煙暗笑,甚時偷取名字。
憑高望不極,天外一鴻過。萬嶺夕陽盡,孤城寒色多。蘆笳滿亭堠,羽檄度關河。遙憶龍庭士,嚴霜正荷戈。
三十年前戰藝場,最榮今日共春堂。恩沾醴宴花明席,詔鎖文闈棘繞墻。閱盡沙金知力健,坐闌宮燭覺宵長。鳳池老手夔龍望,蚤見華蟲補舜裳。
郁蔥待得覆巖巒,愛護關心豈一端。已恐旱乾支水繞,更防牛馬倩人看。何當倚杖聽蕭瑟,便欲從渠號懶殘。物色最宜清凈觀,列仙癯瘦不言寒。
一只葫蘆真個好,朝朝長是隨予。腹中明朗瑩中虛。貯瓊漿玉液,滋味勝醍醐。日日飲來依舊有,自然不用錢沽。杖頭挑起入云衢。三清前面過,參從黍米珠。
臘雪化為流水去,春風吹出好山來。
旱澇數所系,累歉望一稔。種秫秫不孕,酌水水可飲。甕牖忽碧玉,喜見月入枕。閉戶請謝客,是子亦太甚。
商山四老人,避世還出世。桃源獨終隱,坐看日月逝。
錯莫坤靈慘不春,搶攘戈戟鬧風塵。可憐萬里中原土,一段荊榛愁殺人。
吾鄉山水氣真淳,百十年來孕此身。翠竹蒼梧人物表,玉堂金馬禁城春。龍頭往往推先輩,麟趾振振見后人。十尺穹碑照山色,夕陽回首為沾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