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青州北城樓
廣固雄圖攬勝過,萬峰飛瀑瀉長河。
時清鼓角秋全靜,地近煙嵐雨易多。
石柱鰲吞翻地軸,鐵幢龍怒起盤渦。
千家市逐浮槎盡,祇有西風吹逝波。
廣固雄圖攬勝過,萬峰飛瀑瀉長河。
時清鼓角秋全靜,地近煙嵐雨易多。
石柱鰲吞翻地軸,鐵幢龍怒起盤渦。
千家市逐浮槎盡,祇有西風吹逝波。
登上青州北城樓,昔日廣固城的雄偉藍圖已勝過往昔所見的美景,萬千山峰間飛瀑如注,好似瀉入長河。如今時世清平,秋日里鼓角聲完全寂靜;此地靠近山林,煙嵐彌漫,容易多雨。城樓上的石柱像鰲在吞食,仿佛能翻動地軸;鐵幢如發怒的蛟龍,激起盤旋的漩渦。城邊集市上的船只往來,如今都已不見蹤跡,只有西風吹著逝去的水波。
廣固:古地名,在今山東青州西北。
鼓角:戰鼓和號角,古代軍中用以報時、警眾或發號施令。
煙嵐:山間的霧氣。
石柱鰲吞:形容石柱的形狀像鰲在吞食。
鐵幢:鐵制的經幢,這里指城樓的建筑裝飾。
盤渦:回旋的水流。
浮槎:指木筏,這里代指船只。
祇有:只有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青州歷史悠久,是古代軍事、文化重鎮。詩人登上北城樓,看到眼前的壯麗景色,結合此地的歷史變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相對和平的時期,詩人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引發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青州北城樓的壯麗景色并抒發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景色描寫雄渾壯闊,情感表達深沉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和歷史的獨特感悟。
自羨山間樂,逍遙無倚托。逐日養殘軀,閑思無所作。時披古佛書,往往登石閣。下窺千尺崖,上有云盤泊。寒月冷颼颼,身似孤飛鶴。
鰲山燈月照人嬉,宣德門前萬玉姬。記得那年三五夜,快行擎駕倒行歸。
積雪堆還墮,貪心欲占秋。橋遲驅蹇策,江曉打魚舟。山向云中老,人如畫里游。僵眠餓茅屋,歌舞亂南樓。
善頌堂中客,華嚴會里人。生為天所祐,沒與佛相親。祖送逾千兩,哀號動四鄰。宜祠瑞筠社,永配蜀江神。
無正文。
萬里東歸客,今宵宿鼎湖。野禽鳴渴旦,鄰境接蒼梧。多病閒詩侶,長醒厭酒徒?;乜刺祀H月,同我寸心孤。
愁中忽過薊門春,歸騎蕭條復向秦。白首全生逢圣主,青山何意見騷人。隴云朝度鄉關近,渭水晴分草樹新。自是揚雄多著述,百年寧負舊綸巾。
軒借誰家脩竹,簟留滿眼清秋。手倦拋書枕臥,一聲殿角風甌。
醯雞甕里天,露蟬殼外身。此巢何處著?六合一微塵。
何處悲歌停淚久,燭搖花霧闌珊。白衣孤憤避紅顏。出關天樣遠,哀感不辭頑。綿邈誰參前席計,容人疏落湖山。秦箏春冷澀難彈。具區三百里,漂此好煙鬟。
蜀江久不見滄浪,江上枯槎遠可將。去國尚能三犢載,汲泉何愛一夫忙。崎嶇好事人應笑,冷淡為歡意自長。遙想納涼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夜雪密于晝,春寒忽過秋。忙搊東郭履,不見子猷舟。枝壓鳥爭啄,花濃蝶怕游。望中渾一色,何處認瓊樓。
寶塔凌霄迥,登攀俯九垓。山河天際繞,樓閣日邊開。幡影依檐落,鈴聲拂檻來。馬江波浩渺,雉堞勢縈回。隔嶺留殘照,遙空度晚雷。炊煙生下土,禪誦出香臺。僧自山腰住,人從樹杪回。迷川今日渡,劫火往年灰。上界疏鐘動,孤城斷角催。幾思題偈別,古壁半蒼苔。
東南寔天府,歲漕三百萬。龍城積紅腐,虎士班白粲。焉知十五年,不解戎馬亂。采稆以為食,屯集成背叛。至今兩河地,僵尸作京觀。諸侯土貢絕,君憂切宵旱。尚書出宣旨,跋涉非所憚。國無九年蓄,志士常切嘆。空山獨病臥,無書托飛翰。中宵望使星,迢迢阻河漢。
懷抱久不寫,兀坐如縶囚。永懷西山勝,浩蕩成茲游。巖壑互窈窕,叢蘿郁深幽。飛煙入虛無,長風跨昆丘。楚甸散林莽,商顏亦綢繆。雷雨天地空,景氣入夜浮。況當節律變,萬物颯以秋。云來白日慘,天澹清江流。西望渺關河,沈沈生暮愁。蘭苕暗幽谷,芰荷老芳洲。一笑舉酒觴,浩歌聊自酬。幽賞興未極,慨嘆心悠悠。世事蒼茫外,寒沙明白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