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當初不肯住長安,
現相須歸泗水間。
今日又還思展化,
東來海上鎮狼山。
當初不肯住長安,
現相須歸泗水間。
今日又還思展化,
東來海上鎮狼山。
當初不愿意留在長安,現身之后應當回到泗水一帶。如今又想著去施展教化,便往東來到海上鎮守狼山。
偈:梵語“偈佗”的簡稱,即佛經中的唱頌詞,也泛指佛家的詩歌。
現相:佛教語,指佛或菩薩現身。
泗水:古水名,在今山東省。
展化:施展教化。
狼山:在今江蘇省南通市南。
由于“偈”這類詩多為高僧大德所作,此詩具體創作背景難以確切知曉。推測作者可能是一位佛教修行者,拒絕了世俗的誘惑,選擇清凈修行,之后為了傳播佛法、普度眾生,來到狼山進行教化活動。
這首偈詩主旨是表達詩人不慕世俗、一心修行且心懷眾生的精神。其特點是語言質樸,直抒胸臆。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詩以簡潔的語言傳達深刻的佛理和修行者的心境,具有獨特的價值。
龐眉炙背短墻隈,問我何時笑口開。幾度傳聞狂欲舞,如今懶說大軍來。
朅來金頂悟非非,天外征鴻伴我歸。自恨難銷三世業,但蘄長著五銖衣。通靈狖占云崖徑,解佩人呼沫水妃。回首幽階殘雪影,梵鐘迢遞暮煙微。
糝徑楊花知幾許,解道飄零,莫向天涯去。枝上流鶯輕弄語,好春都被東風誤。行盡長堤愁萬縷,戍鼓荒煙,難問青溪路。回首斜陽腸斷處,鳳城芳序依然否。
任公決裂,也待風流。專心道上搜求。子細研窮,何者名為真修。認正即心是佛,除心外、匪是良由。無別法,便澄心遣欲,捉住猿猴。心上纖毫不掛,更那堪,時復閑想骷髏。自是心忘境滅,真性優游。常常心懷惻隱,起真慈、功行圓周。神光燦,向大羅,恣意云游。
常憑未發天,好令直如弦。忽忽初念轉,照照卻惺然。
碧落無云河漢流,野亭孤坐思悠悠。廣寒殿啟銀蟾躍,古桂香飄玉斧收。詩客久回千里駕,仙臺高接五城樓。遙知樽酒陪清賞,簫罷臨風恣唱酬。孤負中秋又一年,草窗閑坐不成眠。莫辭醁酒十分滿,能對清輝幾度圓。三匝短歌悲晚景,一聲長笛破秋煙。人生憂樂無窮達,莫把清狂說玉川。
肺病經冬苦,仙丹此日傳。若能安枕臥,徐問董公年。
結廬南山下,頗紆故人轍。浮沈各自媚,長愧生理拙。中園黃菊花,契闊見晚節。平生匡濟心,敢愛已獨潔。豈無一樽酒,可以療饑渴。歸哉視汝菊,將恐霜露結。
虛堂遙挹歷山青,坐對金華兩使星。四海故交逢此夜,十年鄉夢憶重經。多君京國書連屋,借我幽居花滿庭。人得良歡須盡醉,詩成莫放酒杯停。
此君標格本清真,慣歷風霜不受塵。愧我平生心性廦,愛渠真節日相親。
萬里天東北,西風獨杖藜。雁聲秋帶魏,樹色曉浮齊。野闊青煙淡,天空白日低。人家在何處,隱隱野狐啼。
裴村今何在,其詩更誰匹。一從喋血后,百年無消息。吾儕御風來,岫間閒云出。遣懷庶乎可,回天終乏術。偃蹇坐綠苔,取次彈錦瑟。轉念風雅衰,肯教弦歌畢。歃盟持情性,守志慎勿失。玉壺鑒冰心,皎若金頂日。
宛陵祠下竹娟娟,一榻曾分聽夜泉。攜酒寓公誰復在,六回春色到吟邊。
夢寐漁陽右北平,彎弓走馬氣憑陵。不知近日燕山雪,添得黃河幾尺深。
才道閒愁隨雁去,薄暖輕寒,又是春將暮。過盡飛花江上路,東風多傍垂楊樹。惆悵欲招雙燕語,門巷重來,依約當年否。繞遍珍叢空絮絮,烏衣夢渺知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