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耗 得秋錦家兄都下書
十四樓邊客。倚小山、望斷薊門消息。玉屑瘦書,錦砂圓印,遙墮鴻翼。剪孤燭開封,但言秋到夢故國。
記別離、西水驛。正芰露侵裝,荻風吹纜,絮語曉雞聲里,月殘林黑。
悽惻。年華又隔。料柘垣、敗葉初積。賦工何益,枉教揮盡,一床健筆。
怕舊侶叢鷗笑人、苔翠生釣石。兩鬢色、應未白。算不若歸來,滄浪隨意泛宅,樵弟漁兄計得。
十四樓邊客。倚小山、望斷薊門消息。玉屑瘦書,錦砂圓印,遙墮鴻翼。剪孤燭開封,但言秋到夢故國。
記別離、西水驛。正芰露侵裝,荻風吹纜,絮語曉雞聲里,月殘林黑。
悽惻。年華又隔。料柘垣、敗葉初積。賦工何益,枉教揮盡,一床健筆。
怕舊侶叢鷗笑人、苔翠生釣石。兩鬢色、應未白。算不若歸來,滄浪隨意泛宅,樵弟漁兄計得。
我在十四樓邊作客,倚靠小山,望盡通往薊門方向,盼著消息。那如玉屑般的瘦體書信,錦砂蓋的圓印,隨著鴻雁遠遠飛來。我剪去燭花,獨自開封,信里只說秋天到了,夢中思念故國。記得離別時,在西水驛,菱角上的露水浸濕行裝,荻草被風吹動,伴著纜繩聲,我們在曉雞聲中絮語,月光殘照,樹林昏暗。心中凄惻,年華又已相隔。料想那柘木矮墻下,敗葉剛堆積。縱使擅長作賦又有何用,白白揮灑一床好筆。怕舊日相伴的群鷗笑話我,釣石上已生滿青苔。我兩鬢應該還未變白,想來不如歸來,在滄浪中隨意駕舟而居,與樵夫漁夫為伴倒也不錯。
十四樓: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作者當時客居之地的建筑。
薊門:在今北京西南,此處代指遠方。
玉屑瘦書:指字體瘦勁如玉屑的書信。
錦砂圓印:用錦砂蓋的圓印。
西水驛:可能是離別之地的驛站。
芰露:菱角上的露水。
荻風:荻草被風吹動的聲音。
柘垣:柘木做的矮墻。
健筆:好筆,指擅長寫作。
叢鷗:群鷗。
滄浪:水名,也泛指江河。
泛宅:以船為家,漂泊生活。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從詞中內容推測,作者可能是在客居他鄉時收到兄長從京城寄來的書信,引發了他對故鄉的思念和對自身境遇的感慨。當時他或許漂泊在外,仕途不順,故而產生了歸隱的想法。
這首詞主旨在于抒發思鄉與歸隱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回憶與現實交織,情感真摯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展現了作者細膩的情感和較高的創作技巧。
吟到先生不可名,一鉤新月掛三星。破顏自此成多事,斷臂徒然卒未寧。魔佛揀開知夢幻,賢奸混合亦頑冥。只今面目歸何處,大雪綏綏下朔庭。
慘慘高秋興,蕭蕭欲暮天。地荒逢敗葉,日下聽殘蟬。感物偏無賴,悲秋私自憐。如今已如此,何待二毛年。
佳辰歇淫霖,渡湖訪城闕。濟濟君子堂,半為夢中客。新舊洽談諧,聯詠淹玉夕。微醉寄孤艇,巨浸浮涼月。峰氣吐氤氳,水怪眩出沒。大千琉璃盆,浩浩風露積。馀情閱生死,對此洗肝膈。塔影倒樓居,回顧三潭白。
亂山高下晝冥冥,樵水東頭數點青。聞道山間明月上,幾回風雨只從星。
別墅枕城隅,荒城跡欲無。天容收薄翳,秋色上平蕪。去國鴻離網,歸山鳳在笯。時宜都不合,祗合灌園夫。
古道旗翻夕陽西,村前村后有人啼。“皇軍”笑落秋風里,亂血凝紅濺馬蹄。
易入亞夫營,難收四海名。兩全無可愧,獨以退為榮。蕭灑霜髯古,敷腴玉色明。神仙在平地,跬步到鈞衡。
欲識畫工真妙手,畫人須是畫精神。孔門諸子工無比,畫出當時活圣人。
落日荒荒,停云脈脈。行人共指盟臺說。相如曾此挫強秦,汗青萬古稱豪杰。韓信興劉,陶朱霸越。英雄自有謀王策。當時一怒顧長刀,將軍頸上空流血。
平生山斗仰斯文,講席曾叨侍夜分。程雪已知深為酢,合顏豈必厚于蕡。蛟螭尚與云龍逐,駑馬難追德驥群。快見拜恩榮任處,御爐香煖紫衣芬。
夷險休渝節,勤勞莫問家。暮船維柳樹,春水汎桃花。廬阜依霄漢,江洲對渚沙。多情白司馬,文藻詠琵琶。
至玄至妙,至奧至微。不可以識識,不可以智知。與么會得,咈?啒?。不與么會,鳳林吒之。
花覺凄迷柳又狂,鶯歌燕舞亂愁腸。差將寒北風塵氣,帶上江東父老堂。倘使臨杯猶矍鑠,最難得句不蒼涼。旁人錯比東方朔,只是偷桃事渺茫。
午窗風卷陣云深,煮酒論詩雪意臨。河岳不成南北限,雀鶯爭識鷺鷗心。三分故事長青木,一曲流泉上古音。天地元聲正如此,莫教孤負七弦琴。
有地甌脫海之角,蒙籠草樹雜花藥。依徑廊亭茅蓋頭,待月生東日西落。晨夕步尋半吾黨,聽鳥聽蟲微籟作。主人好客如性命,每至圍坐傾觴酌。摶控煙霞縱談詠,醉頰飄髯映林薄。從知大俠隱阛阓,能外形骸自行樂。十年烽燧點禹甸,縮手安問散腰腳。分作遺民娛老鄉,天假奧區萬靈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