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田園
朱夏輒復變,深綠日以肥。
感彼生物勤,節候曾不違。
清晨荷鋤出,田間人尚稀。
觀物適自然,時見朝雉飛。
不惜筋力疲,但恐坐食非。
作勞有時息,高舂行來歸。
端坐撫素琴,可以理朝饑。
朱夏輒復變,深綠日以肥。
感彼生物勤,節候曾不違。
清晨荷鋤出,田間人尚稀。
觀物適自然,時見朝雉飛。
不惜筋力疲,但恐坐食非。
作勞有時息,高舂行來歸。
端坐撫素琴,可以理朝饑。
盛夏很快就來了變化,草木的深綠一天比一天濃郁。感慨那萬物生長的勤勉,時節從不會有差錯。清晨扛著鋤頭出門,田間的人還很少。觀賞萬物正合自然之趣,不時看見野雞在早晨飛翔。不憐惜自己筋疲力盡,只擔心不勞而獲。勞作也有休息的時候,日到中天就回家。安靜地坐著彈奏素琴,也能排解饑餓。
朱夏:夏季。《爾雅·釋天》:“夏為朱明。”后因稱夏季為“朱夏”。
輒:就。
深綠:指草木的深綠色。
生物:生長萬物。
曾不違:從沒有違背。
荷鋤:扛著鋤頭。
坐食:不勞而食。
高舂:指日到中天。
推測這首詩創作于詩人歸隱田園時期。在遠離塵世喧囂后,詩人親身參與農事勞作,體驗田園生活。初夏時節,田園景色和勞作場景激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使其寫下此詩表達對田園生活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田園生活和自食其力的勞作精神。其突出特點是田園氣息濃厚,將自然景色與農事活動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田園詩質樸、清新的風格特色。
數年不對中秋月,月色依然不負秋。懶問仙人修玉樹,且陪帝子上瓊樓。斗牛低繞天樞轉,河漢斜橫左界流。卻望蓬萊宮闕遠,幾隨清影重回頭。
滿酌莫宜側,高歌不論聲。醉時狂起舞,何必待雞鳴。
催雪詞成,催別曲結,令己深知是客。此失路之人,與誰重識?縱有詩章萬古,唱和者、而今都沉寂。色心漸淡,文心漸滅,獨看飄白。尋覓。也難得。只幾點疏梅,問伊消息。卻未記、歸時已無多刻。可奈浮生過了,怎還在、風中長相憶?如子謂、瘦骨三分,作盡世間平仄。
溪上人來暮叩關,殷勤一紙報平安。甘泉宿老求閑局,苦縣仙人有廢壇。拜敕定披新紫氅,榜齋應許舊黃冠。冰銜怪得緘題異,自起呼童剪燭看。諸將時時送捷書,未知西事近何如。劍關昔有豺狼守,焦穫今無獫狁居。全盛海棠多剪伐,久枯廟柏再扶疏。漢家似欠相如檄,豈特殊廷要掃除。
夾道修篁帶茂林,一尊攜手暮登臨。咸陽趙李頻相過,易水荊高不待尋。花榭云霞流秉燭,蘿軒風雨入鳴琴。亦知湖海原兄弟,暫借衡門話陸沈。
憐君迢遞薊門行,匹馬閑嘶問去程。瀘水燕山何日到,秋風吹雨濕金莖。
有水無行路,人家個個幽。青山開障遠,碧樹入村稠。縱是比鄰屋,相過亦用舟。我來瀟灑甚,處處見沙鷗。
七尺長身臥故廬,日斜起坐對殘書。幾人歲晚能相問,一榻山中獨久虛。好客新秋來杖屨,小窗暮雨共盤蔬。相看道義有真樂,萬事悠悠總不如。
久淬文鋒羨老成,喜陳三策上神京。馬沖寒雪閩山遠,帆掛微風浙水平。霹靂一聲龍化早,扶搖萬里鶚飛輕。瓊林宴罷如相憶,白雁南來好寄聲。
楓色紅難已,黃從翠處分。偶然亂葉下,風雨似同聞。谷鳥臨寒路,籬花開遠云。逢幽無一語,心眼自氤氳。
揀得金針出象筒,鴛鴦雙刺扇羅中。卻嗔昨夜貍奴惡,抓亂金床五色絨。
客正何如,如毅然,辭秋梧葉。葉何似,詞仙行色,分秋雙闋。聲換晚蟬無腳系,影移明月成心折。縱回首也是對西風,催佳節。秋萬歲,人一霎。懷冰炭,攻寒熱。又死生蝸角,云逢云別。未必天心看不厭,最圓時候從新缺。約年年嚼餅學團圓,并刀切。
臨淄舊址已茫茫,征戰興亡跡亦荒。高閣重樓今又起,一間堪隱老孫郎。
浪說今宵明月好,干戈滿地幾人看。惟堪院落清尊賞,忍照沙場白骨寒。彩筆寫殘思縛兔,玉笙吹罷擬乘鸞。知君此會非忘世,只為良辰一笑難。
華池避俗屯螢火,往日談經近鹿場。萬里飄零余作客,諸生親炙爾升堂。昨來見面生春色,歲暮還家帶雪霜。懷土力微難并進,強吟臨路獨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