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朱本固園中牡丹二百余朵
沉香亭畔方移種,
已見黃塵動地來。
幸有愛花朱處士,
至今留得百枝開。
沉香亭畔方移種,
已見黃塵動地來。
幸有愛花朱處士,
至今留得百枝開。
沉香亭畔的牡丹剛移栽過來,就看到塵土飛揚戰亂來臨。幸好有喜愛牡丹花的朱處士,到如今還留存著百枝牡丹盛開。
沉香亭:唐代興慶宮的一個亭子,唐玄宗曾在此與楊貴妃賞牡丹。這里借指牡丹原本的種植地。
朱處士:指朱本固,處士是對有才德而隱居不仕者的稱呼。
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定,但從詩中“黃塵動地來”可推測當時社會處于動蕩不安、戰亂將起的時期。詩人看到朱本固園中牡丹,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借牡丹的遭遇反映社會的動蕩,突出美好事物在亂世中的脆弱與珍貴。其特點是通過意象和對比手法,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展現了特定時期文人對時局的關注和感慨。
千條碧綠輕拖水,金毛泣怕春江死。
萬匯俱含造化恩,見我春工無私理。
烏鲗吐沫如玄云,妄冀屏蔽藏其身。
漁師卻認云生處,以網投之百無誤。
遠害焉知適見招,紛紜小智空心勞。
鯤魚一舉渺無極,浩蕩江湖隨所遭。
巴丘古縣周郎廟,從祀甘黃共儼然。三國已興吳社稷,二喬同泣漢嬋娟。
漳河碧草迷宮沼,皖水青林繞墓田。蓋世英雄瑜與亮,東風赤壁憶當年。
都督峰高玉峽山,真君樓下水灣環。周郎遺廟經千載,三國聲名振百蠻。
綠暗丘園春樹合,錦鋪壇墠古苔斑。祈靈幾度椒漿奠,遙望神靈未易攀。
自昔吳僧標致清,
經禪之外有詩名。
士衡止在東家住,
恨不同聽鶴唳聲。
高高凝碧夜色卷,八荒更無纖云屯。
冰輪直壓巨鰲首,東海萬里齊崩奔。
仰觀左右毛骨竦,徐掃澄煙攝群動。
寥泬初疑玉兔跳,銀潢更恐金波涌。
兒童爭指桂枝好,游人不厭嫦娥老。
苦留清景拂疏星,要與羲和接昏曉。
光到長門知不知,猶勝關山人未歸。
清風著我生雙翼,來作蟾宮變化飛。
雕柈紅玉寫累累,四月江南見亦稀。只訝蜂房輸與蜜,誰將猩血染為衣。饤來客座驚三絕,種向家園待十圍。他日洞庭修橘譜,便應書作郭公緋。
誰從天竺到閩南,移得秪園別樣柑。灌頂醍醐雖少液,兜羅綿色尚馀甘。一拳不減商顏趣,十指分明佛手纖。歌利不須矜節解,最無嗔恨是瞿曇。
七尺昂藏原不倫,悔將車馬逐征塵。
高歌孰賞郢中曲,焦尾誰憐灶下薪。
豈有苞苴能濟世,惟馀藜藿可醫貧。
故山猿鶴應非笑,歸去來兮返我真。
一辭京國去,策蹇意如何。
獻璧淚還在,沉珠恨不磨。
旅魂隨露草,生計盡煙蘿。
嗟爾清源下,秋風山鬼歌。
鴻溝時暫割山河,
楚國山河一半多。
欲去故鄉誇富貴,
不知沛有大風歌。
孤鸞血苦膠不堅,哀絲夜斷凄冰弦。
飛花滿眼葬紅淚,東風嫁杏愁箋天。
珠緯周天歲未滿,銀浦雙星寶華散。
誓驂赤虬朝玉清,手取千秋付彤琯。
湘筠茁節移越山,靈妃血淚流春斑。
婿鄉近種連理樹,萎花病葉枝官閑。
食厲女媊呼不應,返生仙藥愁難請。
靈幡閃閃開道場,夜半瑤空幻鸞影。
女家家富千縹緗,瓊纓瑤帨蒸古香。
蕤編鑄出此奇女,勃郁書氣生貞光。
我弄南珠向瀛島,遺芬親聽群真道。
待扶媧石鐫貞名,撐拄陰天天不老。
松溪石磴幾幽棲,
歸路匆匆日又西。
若使惠連來此地,
一時題遍古招提。
雨后郊原已遍犁,
陰陰簾幕燕分泥。
閑眠不作華胥計,
說與春烏自在啼。
倚劍望八荒,不知何故忽悲傷。
黃云萬里無斷續,中有古時爭戰場。
英雄一去不復返,摧頹白骨歸山岡。
而我徒為生六翮,憔悴不復能飛揚。
君不見流光迅速如驚電,壯士一夕毛發變。
蟲蛇不在井,豺虎不在堂。
枳棘不在路,祟厲不在場。
胡為勞我軀,年年去故鄉。
故鄉此日好風色,雛雞咿咿桑榆側。
欲憑遠夢赴鄉關,坐嘆行吟眠不得。
君不見狐死必首丘,依依桑梓令人愁。
試看凌煙古圖畫,誰哉蕩子曾封侯。
并刀誰剪半江秋,中有玄真一葉舟。魚我相忘千載下,釣絲何事不曾收。
扁舟放浪五湖間,雨笠風蓑忘卻還。賴有吳興顏太守,浮家泛宅稱高閒。
白云薦歲盼家山,
游子驚心碾鐵環。
到此江南為接壤,
宿遷關去便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