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爾沖招同王晴嵐王光五陳光遠李瑾卿夜集小齋
良朋欣雅集,夜飲共招攜。
勝會追陶謝,風流擅阮嵇。
吟詩敲硯北,剪燭話窗西。
不覺星河耿,聲聲五夜雞。
良朋欣雅集,夜飲共招攜。
勝會追陶謝,風流擅阮嵇。
吟詩敲硯北,剪燭話窗西。
不覺星河耿,聲聲五夜雞。
很高興能與好友們高雅地相聚,夜晚一同被邀約飲酒。這次盛會可與陶淵明、謝靈運的聚會媲美,眾人的風流瀟灑不遜色于阮籍、嵇康。大家在硯臺北邊吟詩推敲,在窗戶西邊剪著燭花交談。不知不覺間星河明亮,傳來了五更雞的聲聲啼叫。
雅集:高雅的聚會。
招攜:邀約。
陶謝:指東晉詩人陶淵明和南朝宋詩人謝靈運,二人以山水田園詩著稱。
阮嵇:指魏晉時期的阮籍和嵇康,他們是“竹林七賢”的代表人物,以風流瀟灑、不拘禮法聞名。
耿:明亮。
五夜雞:五更時分的雞鳴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在一個閑適的夜晚,詩人受李爾沖邀請,與王晴嵐、王光五、陳光遠、李瑾卿等好友相聚在小齋中。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安定,使得他們有閑情逸致進行這樣的雅集活動,詩人在聚會中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于是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好友夜聚的歡樂場景,突出了聚會的高雅和友情的珍貴。其特點在于用典恰當,生動地展現了聚會氛圍。在文學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
三百六十日,扶衰得出都。
略無新伎倆,仍是舊形模。
世事蠻攻觸,人情越事吳。
勿言莼菜老,檥櫂醉湘湖。
縹緲紗廚覆象床,蠻童擎粥進黃粱。
硯池湛湛一泓墨,衣焙霏霏半篆香。
團扇題詩無滯思,清泉灑地有余涼。
更須風伯開云陣,準擬今宵月滿廊。
君子尚大節,又甚惡不情。
魯連故可人,用意終近名。
千載高夷齊,采薇忘其生。
周公述易象,所以貴幽貞。
去圣雖已遠,江左見淵明。
我讀飲酒詩,朱弦有遺聲。
曾會蘭亭醉墮簪,后身依舊住山陰。
琴傳數世漆文斷,鶴養多年丹頂深。
滌硯灘頭無漬墨,吹簫月下有遺音。
小詩戲述幽居事,后有高人識此心。
身似枯禪謝世塵,豈容收斂強冠巾。
庾郎三韭不妨飽,晏子一裘何恨貧。
棲冷每憐雞唱早,云開初見月痕新。
閑中有味君知否,熊掌駝峰未是珍。
疾病當治本,神醫古難遭。
哀哉有限身,日與利欲鏖。
大嚼徒為貪,劇飲豈足豪。
淡薄以養壽,亦非慕名高。
菊佩糕盤節物催,老懷撫事一悠哉。
年光半付殘編去,詩句時從倦枕來。
零落朋儔今孰在,寂寥事業世方咍。
兩叢月桂門前買,自下中庭破綠苔。
秋風一夜吹橋樹,明日來看已非故。
吳中九月霜尚薄,落葉半隨飛鳥去。
老人心事感凋零,只欲逢秋醉不醒。
范寬用意真難解,偏寫丹楓作畫屏。
一紙臨門喜欲顛,詞源滾滾瀉長川。
旗旄外閫新元帥,風月名山古洞天。
自笑屏居依近郭,每煩登望指孤煙。
雄篇三復空興嘆,窮乃工詩似不然。
昔聞若耶村,意象乃物外。皤然阡陌間,來往幾鮐背。
無論百歲翁,甲子數至再。我來親見之,殊未輟耕耒。
曩事一一言,多聞雜諄誨?;仡^指丁壯,此是曾玄輩。
有翁又過我,家有孫五代。指呼取斗酒,山果雜細碎。
顧我使云年,慚縮不能對。恭惟大父行,不覺投杖拜。
養生惟一嗇,此在吾術內。翁能信踐之,成就乃爾大。
我今才耄及,耳目已憒憒。長庚雖余輝,敢與明月配。
底處人間無駭機,超遙且喜謝招麾。
千年澗底孤松秀,萬里天邊獨雁歸。
服氣昔常憎火食,游山近已制荷衣。
青城況有幽人約,會守丹爐隱翠微。
老子秋來樂事稠,吳秔新搗酒新??。
矮黃不待園官送,小白每煩溪女留。
頓飽可憐頻夢與,半酣自喜有兒酬。
不如意事何窮已,且放團欒一笑休。
雨過未生塵,寒輕不著人。
斷云飛苑路,高柳暗天津。
憔悴非平日,呻吟又一春。
絲毫寧有補,空負耦耕身。
我登青城山,云雨顧在下。月色縞巖谷,欲睡不忍舍。
明朝下半嶺,頗怪哀湍瀉。山麓云未歸,平地泥沒踝。
乃知宿處高,所恨到者寡。
有客談泰山,昔嘗宿石室。夜分林采變,旸谷看浴日。
九州皆片塵,盛夏猶慘栗。
我聞思一往,安得飛僊術。但愿齊魯平,東封扈清蹕。
滿谷松風枕石眠,中元戰血又成川。
但思秦鑄銅人日,不記齊成柏寢年。
大藥一爐暾晚日,孤桐三尺寫秋泉。
何妨狂舞旗亭下,乞與人間畫醉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