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退翁侍郎讀水經注兼憶洞庭之作
相思何處折芳馨,望斷黃陵舊日亭。
秋水依稀聞落葉,楚天仿佛見揚靈。
洲邊子戌三春綠,樓外君山一帶青。
太息云中君在否,不堪重問道元經。
相思何處折芳馨,望斷黃陵舊日亭。
秋水依稀聞落葉,楚天仿佛見揚靈。
洲邊子戌三春綠,樓外君山一帶青。
太息云中君在否,不堪重問道元經。
相思之情涌起,不知何處去折取芳香的花草,極目遠望那黃陵昔日的亭子。秋水中仿佛能聽到落葉的聲音,楚地的天空中好似能看見神靈顯圣。洲邊的子戌之地在暮春時節一片翠綠,樓閣外的君山連綿呈現出一抹青色。嘆息云中君是否還在,實在不忍再去研讀酈道元的《水經注》。
芳馨:芳香的花草,常象征美好的品德或情感。
黃陵:傳說中舜帝二妃葬地,在湖南湘陰縣北。
揚靈:顯揚威靈。
子戌:地名。
云中君:古代神話中的云神。
道元經:指酈道元的《水經注》。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在閱讀《水經注》時,由書中對洞庭湖等地的記載引發了對相關傳說和歷史的聯想,結合自身的情感經歷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以相思為線索,借景抒情,融合神話傳說與現實之景,展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它既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懷念,又有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在文學上體現了較高的審美價值。
圣俞精為詩,堅重比白玉。至寶識之希,未必諧眾目。應辰仰高風,跂聳自西蜀。平生未相識,歉歉不自足。薄游困京師,旅食止脫粟。得官當入秦,行李未結束。先求圣俞門,執贄請所欲。九衢季冬月,風沙正慘黷。羸馬憚遠行,毛鬣寒瑟縮。旅拒不肯前,一步九刺蹙。饑童袖擁口,手足盡皸瘃。論詩久未出,竊罵怨滿腹。歸來面揚揚,氣若飫粱肉。累累數十字,疏淡不滿幅。自謂獲至珍,呼兒謹藏蓄。長安十五驛,重復問川陸。置詩懷袖間,勌懣輒披讀。高吟桑野闊,目瞑即投宿。自可忘羈愁,行瞻灞陵曲。
遠意新書尾,真堪讀百回。千優成歲暮,一醉數花開。世改園林在,歌終風雨來。王孫有妙手,肯受杜陵哀。
凌波羅襪生塵,翠旌孔蓋凝朝露。仙風道骨,生香真色,人間誰妒。佇立無言,長疑遺世,飄然輕舉。笑陽臺夢里,朝朝暮暮,為云又還為雨。狼藉紅衣脫盡,羨芳魂不埋黃土。涉江徑去,采菱拾翠,攜儔嘯侶。寶玦空懸,明珰偷解,相逢洛浦。正臨風歌斷,一雙翡翠,背人飛去。
籬下菊斑斑,猶能傲歲寒。春風誰主宰,客夢自清安。此老憐才乏,何人惜夜闌。管寧如可友,浮海竟誰嘆。
無計開懷遣所思,寫成疑雨百篇詩。非因求覺襄王夢,豈是微吟宋玉辭。
天與司花細細論,秋花雖是殿花軍。拒霜假得后凋操,造化豈容先策勛。濃著胭脂潮醉暈,蹙成玉板摺裙紋。游蜂識盡千紅紫,只這寒芳竟不聞。
紅入梨花媚更明,黃鶯飛下眼頻傾。玉容帶酒含春色,絳袂迎風感物情。幻化可能窮妙理,追歡聊復得浮生。開尊為報虞夫子,莫待繽紛雪滿城。
來時梅萼粘殘雪,歸日桃花簇絳羅。農事不妨河事了,齊聲連路踏春歌。
坤載有元,乾行是順。施生萬匯,厥德彌盛。翼翼母道,贊我皇訓。相維群公,奉典斯敬。
寒溪祇數尺,炯炯涵晴空。寄目誰與論,翠荇牽春風。
萬里驚飆朔氣深,江城蕭索晝陰陰。誰憐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
峽棱剸日月,日月多摧輝。物皆斜仄生,鳥亦斜仄飛。潛石齒相鎖,沉魂招莫歸。恍惚清泉甲,斑斕碧石衣。餓咽潺湲號,涎似泓浤肥。峽青不可游,腥草生微微。
剩有華燈續此宵,只嫌明月費呼招。追游我自慚時彥,宴喜人都荷圣朝。小海調高檀板急,博山爐煖篆煙飄。孝先才思多豪逸,取次詩成不待敲。
白鵠出江渚,刷羽何鮮新。志陵青霞端,欲飲天漢津。清飆未我與,陂澤聊逡巡。偶為虞羅獲,遠趣無由伸。樊籠厭局促,野性那能馴。庭除數驚顧,慘慘常畏人。皓素不入俗,眾目誰為珍。稻粱不充腹,日與雞鶩鄰。舉頭畏太高,俛啄空愁辛。蕭蕭斂六翮,憔悴傷精神。男兒五十不如意,青衫華發游埃塵。向為鹽官北如晉,今為幕吏西適秦??凰煊麙伿职?,拂衣高蹈錦水濱。長竿短艇入煙雨,放歌酣飲攲烏巾。方今圣朝清似水,林空谷靜無隱淪。吾君夢卜偶未到,勿學君平與子真。
伏敔翔能書,野老未知愛。戲言千載后,價不兼金貸。叔通忽得之,藝苑共稱快。蒼苔破烏跡,米蔡辨流派。一空寒乞相,薄有狂奴態。此君落人間,實與世相背。祇馀文字巧,弗受天所械。江書不如詩,評剖本非隘。誰知臨池手,畫乃亦三昧。龍湫入吾眼,風雨氣猶在。若論到圣處,直與彥沖配。多能期不朽,豈厭一而再。表微后死事,勿病太瑣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