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庚午來自金臺寓新河有金陵即事之作明年復至因觀高槎軒詩不意暗與之合有如剽竊然初實不知也用廣其意為雜詠二首云
云中雙闕俯秦淮,天外三山對鳳臺。二水合流趨派去,六峰飛翠過江來。金陵王氣千年盛,鐘阜晴云五色開。愧我才非班馬匹,可能無賦奏蓬萊。
父老依稀說六朝,當時伯氣巳全銷。新亭別淚何須墮,古井妖魂不可招。爪步客帆朝帶雨,長干僧艇晚隨潮。行人不用誇天塹,南北輿圖總屬堯。
云中雙闕俯秦淮,天外三山對鳳臺。二水合流趨派去,六峰飛翠過江來。金陵王氣千年盛,鐘阜晴云五色開。愧我才非班馬匹,可能無賦奏蓬萊。
父老依稀說六朝,當時伯氣巳全銷。新亭別淚何須墮,古井妖魂不可招。爪步客帆朝帶雨,長干僧艇晚隨潮。行人不用誇天塹,南北輿圖總屬堯。
云端的宮殿俯瞰著秦淮河,天邊的三座山峰與鳳凰臺遙遙相對。兩條河流合流后奔騰而去,六座山峰仿佛帶著翠綠飛越長江而來。金陵的帝王之氣千年興盛,鐘山的晴云五彩斑斕地散開。慚愧我沒有班固、司馬遷那樣的才華,怎能沒有賦作獻給朝廷。老人們依稀講述著六朝的故事,當時的霸氣已經完全消散。新亭的別淚何必再流,古井中的妖魂也無法招回。瓜步的客船清晨帶著雨意,長干的僧船傍晚隨著潮水漂流。行人不用再夸贊天塹的險要,南北的版圖都歸屬于圣明的君主。
雙闕:宮殿前兩邊供瞭望的樓,這里代指宮殿。
秦淮:秦淮河。
三山:山名,在今南京市西南長江邊上。
鳳臺:鳳凰臺,在今南京市鳳凰山上。
二水:指秦淮河和青溪。
六峰: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南京附近的山峰。
王氣:舊指象征帝王運數的祥瑞之氣。
鐘阜:即鐘山,在南京市東北。
班馬:指漢代歷史學家班固和司馬遷。
蓬萊:傳說中的仙山,這里借指朝廷。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先后建都于建康(今南京)。
伯氣:霸氣。
新亭:故址在今南京市南,東晉時過江人士常在此飲宴。
爪步:即瓜步,在今江蘇六合東南,有瓜步山。
長干:古里巷名,在今南京市南。
天塹:指長江,因其險要,古人視為天險。
輿圖:地圖,這里指疆土。
堯:傳說中的上古圣君。
此詩創作時間為庚午年后次年,作者先在新河有金陵即事之作,后看到高槎軒詩發現與自己想法暗合,便擴其意創作此詩。當時可能處于國家相對穩定時期,作者游歷金陵,感慨于金陵的歷史興衰和壯麗山河。
這首詩主旨圍繞金陵的歷史與現實,展現其山川之美與歷史變遷。特點是對仗工整、意境雄渾。在文學上體現了對金陵這一歷史文化名城的詩意書寫,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思考。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同交歡 一作:相交歡)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重城獨隱居,世人寡相識。 回塘路寂寥,深徑花狼籍。 西風思忽生,南泉語還憶。 遙山去意長,大江歸夢直。 日暮立荒原,迢迢望空碧。
雅操端如金同,歲度凌霜傲雪。 風前略露煙梢,示許人窺全節。
蟄鱗伺新春,望極融融歸。 驚禽別舊巢,念遠遲遲飛。 吁君腹至業,歲故志獨違。 心弦世寡聽,意鑒古亦稀。 出關自荷篋,入秦扣誰扉。 埃目若忽失,風雨遠漸微。 將看吐虹章,冷射仙掌輝。
獨留正氣動乾坤,雖死猶生節義存。漫說彈冠非貢禹,青衿一領亦君恩。
共和創自楚江邊,殉節沙洲有隱賢。殷士裸將孤竹死,傷心絕食首陽巔。
拂水搖煙積翠深,闔閭城外晝陰陰。 花飛便作浮萍草,恰似儂家蕩子心。
百尺臺磯瞰碧流,紫陽仙子幾經秋。 游魚何事偏深逝,不道人間有直鉤。
山青云白斗爭高,石路縈紆接野橋。 幾個長松高出屋,門前楊柳未成條。
脫布褲,陰雨漫漫雨將暮。 千聲萬聲喚歸婦,婦歸忽生怒。 婦去有歸處。 明日雨聲干,匆匆還逐去。
池南夜觀天,斗柄長籬離。 其間第四星,此點光猶癡。 流空萬螢火。照我雙鬢絲。 相待滄海月,坐到三更時。 須臾眾色盡,造化一事奇。 手中公瑾扇,皎然相發揮。 風翻頭上巾,舞過池影西。 惟有雞冠兩樹花,一笑如受纏頭歸。
玉宇風清,金莖露爽,五日新秋。正好小軒,相逢初度,七十邊頭。 滿前白發悠悠。有抱得曾孫弄否。從此長看,星明南極,人醉西樓。
溪橋三日雨輕過,歸影蒼涼雨奈何。 詩落邙山松柏后,相看有愧少陵多。
孔子生東魯,斯文實在茲。 六經垂訓法,萬世共宗師。
奉水微微灑,恭提帚與箕。 室堂須凈掃,幾案亦輕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