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巢鸞鳳
云涌蓀橈。正薇煙綠帳,夢警龍綃。秋肌涼玉粟,花鬢妥金翹。
湘弦冰斷澀歸潮。洞庭野陰、霜驚懶蛟。蘋飔冷,漸月墮、佩珠聲悄。
青鳥飛縹緲。沙路遠燈,細竹迷春嘯。濕岸交禽,香闌文鯉,暗泣菱絲紅老。
誰為天孫塞秋河,翠梭當夜呈雙笑。穿針樓,看疏星、白露橫曉。
云涌蓀橈。正薇煙綠帳,夢警龍綃。秋肌涼玉粟,花鬢妥金翹。
湘弦冰斷澀歸潮。洞庭野陰、霜驚懶蛟。蘋飔冷,漸月墮、佩珠聲悄。
青鳥飛縹緲。沙路遠燈,細竹迷春嘯。濕岸交禽,香闌文鯉,暗泣菱絲紅老。
誰為天孫塞秋河,翠梭當夜呈雙笑。穿針樓,看疏星、白露橫曉。
云朵涌起在蓀草裝飾的船槳旁。正當薔薇如煙,綠帳般的景色中,驚醒了如鮫綃般的夢。秋夜肌膚涼得起了粟粒,發髻上妥貼著金翹。湘水琴弦如冰般斷裂,歸潮也顯得滯澀。洞庭野外陰森,寒霜驚到了慵懶的蛟龍。蘋草間的涼風漸起,月亮漸落,玉佩聲悄然消逝。青鳥飛翔在縹緲的空中。沙路遠處燈光閃爍,細竹在春日的呼嘯中讓人迷失。潮濕岸邊禽鳥交鳴,香氣消散處文鯉游動,菱絲變紅老去,似在暗自哭泣。是誰為織女渡過秋河,當夜翠梭呈現出雙笑的吉兆。在穿針樓上,看著稀疏的星星,白露橫在拂曉的天空。
蓀橈:用蓀草裝飾的船槳。
薇煙:薔薇如煙的景色。
龍綃:傳說中鮫人所織的綃,這里指夢境。
秋肌:秋夜的肌膚。
金翹:婦女首飾。
湘弦:湘水之弦,代指琴音。
蘋飔:蘋草間的涼風。
青鳥:神話中為西王母傳遞信息的神鳥。
天孫:織女。
翠梭:指織女的梭子。
穿針樓:古代七夕時女子乞巧的地方。
此詞創作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詞中七夕相關意象推測,可能創作于七夕時節。詞人或許在這一傳統節日,觸景生情,借織女牛郎的愛情故事,抒發自身情感,可能是對愛情的向往,也可能是因時光流逝、美好易逝而生出的感慨。
這首詞主旨圍繞七夕,描繪了秋夜景色和七夕習俗。其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奇幻、語言華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高超的創作技巧。
朝來銷沒意,那得采華流。強欲銜杯問,翻添伏枕愁。仙歌通夕幌,圖影遍芳洲。七寶真靈異,裝成宛及秋。
忽聞云外響弓弦,諸子休談話語權。收拾風花好歸去,守田廬在絕崖巔。
晉室傾頹事莫當,雞聲啼起鐵肝腸。諸君莫灑新亭淚,好向中原識范陽。
望后更深月未明,暗蛩凍得總無聲。閑心幸自清如水,萬感還從不睡生。
相攜無著與天親,卓錫誅茅遂隱淪。世外不生塵土夢,山中共息水云身。煙霞閒伴初歸客,猿鶴歡迎舊主人。悟得真空諸念寂,草堂風月倍清新。
桃花柳花覆春洲,燕兒魚兒迎客舟。青天白云紫翠嶂,虛橋小浦回環流。
腳底潮生鼓萬雷,浪頭隱隱白云堆。諸州地到海邊盡,外國帆從天際來。但見中間浮島嶼,不知何處是蓬萊。平生登覽今朝最,髣髴珠宮貝闕開。
北斗七星三四點。
慶歷公偕起,元豐我獨傷。兩楹終昔夢,五鼎繼前喪。薰歇曾攀桂,甘留所憩棠。素風知不墜,能世有諸郎。藏室亡三篋,得之公最多。露晞當晚景,川逝作前波。惠寄輿人誦,悲傳挽者歌。竹西攜手處,清淚邈山河。
才靜心波風又起,未離凡俗總安然。誰云相隔非遙遠,一物相貽竟半年。
一雨回飆助蓐收,炎曦不復畏金流。君家咫尺堪乘興,想岸烏紗對奕秋。
陣陣寒香掛殿秋,散花天女玉搔頭。月中欲乞嫦娥藥,笑倚西風百尺樓。
嬋娟青女謝寒霜,又駕東風落碧塘。翠袖盈盈憐解佩,羅裙疊疊憶開箱。渡頭桃葉嗔嬌婿,座上楊枝禮梵王。忽憶揚州城郭路,情絲牽挽到歌坊。
獵獵風吹吳市塵,行人更復送行人。洛陽三月君先到,正值桃花上苑春。酌酒勸歌多慷慨,登途跨馬莫逡巡。今宵仗劍遨游客,已是當庭獻納臣。
碧沙瑤草帶銀潢,天女停梭夜采香。也覺九霄風霧冷,不裁云錦寄牛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