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實之倅廬陵二首 其一
芻言當日偶然同,白首家山各固窮。
海內僅存一畏友,人間遂有兩愚公。
似聞黃閣登迂叟,且向青原訪醉翁。
此士未應無著處,棲棲十載六治中。
芻言當日偶然同,白首家山各固窮。
海內僅存一畏友,人間遂有兩愚公。
似聞黃閣登迂叟,且向青原訪醉翁。
此士未應無著處,棲棲十載六治中。
當年我們偶然間有相同的淺陋言論,如今頭發花白在家鄉各自安于窮困。天下僅存這樣一位令人敬畏的朋友,世間便有了兩個愚公般的人。好像聽說宰相之位起用了賢能之士,你暫且到青原山去尋訪醉翁遺跡。這樣的賢士不應無處安身,可你奔波十年只做了六次治中這樣的小官。
芻言:淺陋的言論,自謙之詞。
固窮:安于窮困。
畏友:令人敬畏的朋友。
黃閣:漢代丞相、太尉和漢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門,廳門涂黃色,以區別于天子,后因以黃閣指宰相官署,也泛指宰相。
迂叟:指司馬光,這里泛指賢能之士。
青原:山名,在江西吉安東南,文中借指廬陵。
醉翁:指歐陽修,他曾被貶為滁州太守,自號醉翁,這里借指廬陵有歐陽修那樣的賢士風范。
治中:官名,為州刺史的助理。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知友人實之將赴廬陵任職,詩人有感而發。當時可能社會賢才未得重用,詩人與友人有相同的政治見解卻都仕途不順,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寫下此詩送別友人。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了詩人與友人的深厚情誼和對友人懷才不遇的惋惜。詩中體現了詩人對賢才的重視,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重大影響力,但展現了宋代送別詩關注友人境遇和社會賢才任用的特點。
周京無人吊禾黍,七雄按劍分周土。秦人匹馬出函關,六王割地愁為虜。宜陽古堞故韓都,地接強秦爭戰苦。謀窮運去竟亡國,從長蘇秦亦何補。諸侯已盡秦巍巍,嬴氏已亡秦不知。始皇自是呂家子,宗廟薦享真何為。山河百戰移陵谷,宮殿成塵埋寶玉。秋風壞冢長荊榛,落日空城散樵牧。今古悠悠共一丘,爭強蝸角欲何求。誰似令威仙骨健,千年重向故鄉游。
知章不怕酒如泉,莫遣花催蠟蠋煙。明日宿云生曉霧,一番風雨暗梅川。
才聞花信通,已覺風力軟。寸心元自丹,不逐韶光轉。
腐儒粗糲愧無功,一月兼旬臥病中。賦就但應增肺渴,檄成元不愈頭風。移心有法難忘藥,折臂無緣定作公。世事漸艱吾已老,翛然夢不到槐宮。
四百灘頭路,峰巒面面青。路疑行絕棧,灘似泊空舲。平地飛千瀑,高天突萬星。不因司馬在,吾豈別玄亭。
枝月喉,棹霜脊,北斗離離在寒碧。龍魂清,虎尾白,秋照海心同一色。纛影吒沙千影側,神豪發直。四睨之人股佶栗,欲定不定定不得。舂牘殘,兒且止,狄胡有膽大如山,怖亦死。
江風飄塵白如練,征翰遠赴蘆花岸。寒霧昏昏漁火明,欲飛不飛行陣亂。相從萬里多崎嶇,呼鳴警察夜有奴。衡陽路杳速歸去,未可容易來江湖。
聞道愛民如愛兒,從教閭里作兒嬉。紛紛行路皆垂白,知是當年不忍欺。
愛民端與共胞胎,消得黃金為筑臺。一道香煙隨牒去,五更風雨入詩來。雪燈字暗心猶在,霜葉衫枯首獨回。氣格老蒼能過我,柴門不厭為君開。
丹砂爭說出辰陽,不入清廉太守裝。卻笑當年勾漏令,風流罪過即仙方。
波平如砥小舟輕。托得綸竿寄此身。忘世戀,樂平生。不識公侯有姓名。
樓外斜陽紅一線。怕看香車,不把湘簾卷。草草離筵花下款。多情許握黃金釧。恨別江郎腸慣斷。海角蓬飄,甚日重相見。莫惜深杯珍重勸。醉中禁得天涯遠。
海口不盈握,隤然如委云。危岑集遠思,虛竇棲微熏。天高泰華斷,日出香爐分。幾研襲清潤,文章互絪缊。潛雷起神谷,震驚天上聞。亟視恐無及,化為九龍文。
真人朝天去不還,千年鹿跡留空山。空山寂寞何所有,野殿荒涼松檜寒。桑田海水移今古,興亡萬變誰能數。五云深處駕飛龍,應笑人間換朝暮。神仙不與世人期,騎鹿安知不復歸。朝嵐夕靄山秀潤,應有靈丹相護持。長生可求仙可致,浮世腥膻何足嗜。君不見漢時九江梅子真,一日辭家隱吳市。
華屋書充棟,清溪樹拂檐。波光浮藻井,云影亂牙簽。四世風流在,諸生禮數嚴。歸來謝賓客,長日下疏簾。